高克勤书法作品赏析

高克勤,字子厚,号晋人,湖山樵夫,半月轩主人。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新密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考官,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新宻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当代艺术馆签约艺术家。

学书法宗“二王”追慕赵孟頫 、米芾 、黄庭坚、苏东坡诸家,以行草长,其书法作品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注重线条质量与意韵表现,用笔多变,流畅自然,清心悦目,雅俗共赏。

高克勤书法作品20余次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和展览,散见于全国多种 专业报刊、杂志。刊石于全国多家名胜景区和碑林。业绩入编《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大辞典》、《中国美术编年史1949-2014》等10余部书法专著、辞典。并被众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友人收藏,出版有高克勤书法集。

在“二王”经典中寻找自我

文/云平—–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多年来,高克勤的书法创作始终不离开“二王”经典系列,这使他在河南庞大的书法群体中脱颖而出,可以说”二王”经典成就了高克勤,也奠定了他在河南书法界的地位。

从上世纪八十年中期的 “墨海弄潮” 展之后,河南习碑之风盛行,许多人追随着“雄强”书风高张着个性,而“二王”经典却很少有人问津。 二十多年过去了,书法的多元化不仅改变人们的观念,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于是在河南涌现出一批专攻“二王”经典的作者,这就推出了高克勤与他的“二王”书法。

我不知道高克勤对“二王”经典下过多深的功夫,也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二王”的。但有一点我相信,他对“二王”是非常专注和用心的。在他付梓的二十多幅作品里,不论是大字,还是小字,也不论是行书,还是草书,每幅作品里涌动者浓重的“二王”气息。

他的草书取法于王義之的《十七帖》,点画之精到,结字之准确,用笔之娴熟, 已是一般人所不能相比的。只要我们去细细的品味他的作品,就能体会到他学王字的深度 。

最能代表高克勤书法水平的是他的行草书。这种书体于他的草书一样都依托“二王” 。他很善学, 一方面他着眼于《姨母帖》、《丧乱帖》、《奉枯帖》等经典,对其字势,笔势、提按等要素心领神会;另一方面他又抓住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中的逸气等特点反复体验,通过汲取“二王”父子的精华来感悟晋人的笔法和神韵。因此,在他的行草书中, “二王”的笔意随手而出,“二王”的遗韵处处可见。

而我对高克勤的行草书的认识还不仅仅在这方面。他能在学王,之中找到了自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知道当几个人用同样的时问、同样的努力去做同一件事时,也许能够达到同样的结果。而每一个人都用心的去做同一件事时, 其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 我对高克勤的书法产生兴趣也在于这一点。他学“二王”并没有死守“二王”一成不变,而是在掌握了“二王”基本技法和特征之后, 把自我的主观意识融进了“二王”之中,正是有了这一点,才使高克勤的“二王”书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才使高克勤的书法特征显示了出来,与许多同宗“二王”体系的人有了区别。

高克勤个人“意识”的融入,形成了与他人不同的艺术特征。在他的行草书中,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是折笔的运用 。继而察之,我们还发现他的折笔,不仅有王羲之的“内厌”法和王献之的“外拓”法而且还有一种介于两种笔法之问的写法。我心里曾经有过疑同,他的这种写法,到底是偶然而成, 还是有意识为之。 在经过反复揣揣摩和演示之后,我渐渐的发现,这种写法完全是为了强化与其它相同笔画的区别刻意表现的。在这里我不敢说高克勤拓展了古人的笔法,其码可以讲在学习“二王经典的过程中,高克勤不但功用到了,心也用到了,手也写到了。

高克勤的行草书中还体现出用笔厚重的特点, 这也是与其他学“二王”的人不同的。我们知道王字的绝妙之处在于用笔的细微变化, 许多字都是通过笔尖的轻重提按变化来赋予字的神情和意态。高克勤在用笔方面侧重于按, 因此他的字有厚重之感有了厚重和方折,才使高克勤的书法特征凸现出来,才使他的书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总而言之,高克勤在“二王”经典中找到了自我,这种自我在今后或许会得到升华,这就需要我们还要关注高克勤和他的书法。

诗社约稿,偶成一首,恭请斧正

西窗夜读月痕轻

花甲不容尘事侵

陶朱事业业自立

颜回学问问平生

清风明月心中植

松云竹影梦里萦

诗情未许山河老

但凭藉墨慰兰心

 

中秋夜毓园雅集有感

亭外月色溢清寒

幽池绿荷泛翠澜

梳影轻摇数竿竹

暗香袭人半丛兰

双溪叠月溶星斗

一片冰心托玉盘

此生此夜君共饮

任它圆缺转阑干

 

秋夜咏怀

高克勤

微风如约斜倚阑

黛瓦粉墙似江南

东山冰轮才托出

西亭觞咏正唱酣

犹记去年同醉月

还看今日送流年

寄庐听雨寻清净

绿墨窗前写淡烟

 

中 秋 之 约

高克勤

绿荫深处短亭幽,

李杜有约正中秋。

赏桂饮酒唯对月,

推敲平仄和新酬。

简约只恐雁影稀,

静谧但忧山客廋。

且喜红叶藏春韵,

唐宋雅事一毫收。

 

仲秋二首

高克勤

(一)

伫望雲龍變,時聞鴿哨鳴。

秋來天地遠,宇澈日月明。

翠木掩新景,紅樓藏頑童。

客心祈四季,永駐此時清。

(二)

騷客貪秋色,小亭逸興幽。

二三黄葉落,四五素箋留。

淡然超麈俗,濃烈說風流。

夜静輪圓際,詩與桂花儔。

2018年9月22日

 

毓园随笔

丙申春夏之交,青屏山南建毓园一处,园虽不大,却构思巧妙,风格典雅。颇见主人之审美情趣,文雅胸怀。漫步其中,时见小亭幽池,池中野荷亭亭,花开别样,游鱼嬉戏其间。池畔有奇石,或侧或卧,虽无端云之姿,然雄浑如猛虎蓄势。玲珑如灵鹤翩翩,苍松翠柳横斜其间,盘横交织,更添山野情趣,徘徊留恋,摩挲再三不忍离去。更有粉墙黛瓦,奇树异花,仿佛一幅水墨画卷,把人带入那江南风韵的小桥流水间。

花墙后有竹千竿,远观葱翠如玉,微风吹来,摇曳生姿,夜半静寂,时闻蛙鸣虫喧,此起彼伏之声恰似大地赐予的美妙和弦,将人们带入童年的回忆。竹后红楼一座,名曰“拙耕”,学界精英, 文化名流贤集于此,泼墨写意,词赋唱和,鼓瑟而歌,犹如竹林遗风,品酒论道,不亦乐乎。

余寄庐于此,不以寂寞而虚度,亦无室陋而无为,有文房四宝,有茗茶美酒,有书画之谴愁,有琴书为良伴,时饮一杯或书一篇,仰先贤之高怀,思兴替而感叹。世间之事,生死亦大,其它皆如过眼烟云。然翰墨雅趣,于我虽是余事,却可托付终身,眉公云:“淡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人如此,书法亦如此。《醉古堂剑扫》一书陸绍珩语集景曰:“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徒寄青林之下,花瓣霑衣。芳草盈階,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韻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者,者谓之诗可,谓之画可。则谓之高人韻士之诗画亦无不可。”如此境界,余向往之,愿岁月静好。

——-丙申夏高克勤于半月轩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关注人文,专注艺术。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