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携号转网变了“味”

据反映,为“助力”携号转网,一些地方运营商开出极具“竞争力”的资费套餐,强留待转用户,挖潜欲转用户,使得本已在天花板的当地通信市场,局部“价格战”甚嚣尘上。

携号转网服务本是一项惠民服务举措,既方便用户选择,更推动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却被少数地方运营商变成了竞争的手段,为争抢客户掀起“价格战”,让携号转网服务变了“味”。

变“味”的携号转网,伤的是用户满意,损的是行业生态。必须把携号转网的好事办好,既增强人民满意,又激发创新活力。

从“我要转”到“要你转”

五折!三折!二折!这是一些地方运营商为吸引用户携号转网而开出的“折扣大单”,优惠力度之大令人瞠目。

在一些活跃的网络论坛上,关于携号转网竞争的套餐轻易可见。某地方运营公司为吸引另两家用户携号转入,提供了5G套餐五折优惠,原价99元/月的套餐,49.5元/月即可办理,还送300MB固网宽带,三年签约。而另一地方运营公司的携转资费更低,两年合约29元/月,包含65GB上网流量、1000分钟通话时长和300MB固网宽带,而与该配置相当的普通套餐资费为269元/月,这相当于一折。

面对咄咄逼人的进攻方,防守方往往也是千方百计留人。据了解,一些地方运营商会实时关注携转申请平台动向,只要有用户发送“确认携转资格”的短信息,就会立刻致电该用户,进一步跟进询问用户携转原因,并承诺提供资费更具“竞争力”的套餐,达到挽留用户的目的。不仅如此,部分地方运营商还会以更低廉的套餐引导用户签署长约(最短一年),以低价“阻止”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携转出网。

更有甚者,还有地方运营商变被动携号转网为主动携号转网,把携转服务变为用户争夺的“利器”。少数地方运营商业务人员通过电话、柜台等渠道以精巧的话术、“天花乱坠”的承诺、“诱人”的赠品等手段主动引导用户携号转网,或部分业务人员“代客投诉、代客申请、代客转网”,甚至还会在携转办理现场频繁上演争抢客户的“谍战”戏码,将“我要转”变成“要你转”。这就完全违规,完全背离携号转网善政的本意。在主动携转的背后,本质就是行业的内耗。

就在少数地方运营商不遗余力“互挖墙脚”的时候,互联网上悄然出现了大量如何获得更低套餐资费的“攻略贴”。这些“攻略贴”的核心内容无不是“精准”地利用了携号转网服务和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钻无序竞争的空子,且声称百试不爽,让运营商顿感“骑虎难下”,也让老用户十分不满。

携号转网的用户增速明显加快,用户流动明显增多

据工信部数据,截止到2020年底,携号转网用户总数为1700万;到2021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增加至2600万,单季度增加900万;再到2022年第一季度,办理携号转网的用户数已累计达到5700万。一年间增加了3100万,超过过往携号转网用户总数,还多出500万。毫无疑问,携号转网的用户增速明显加快,行业大盘中“左手换右手”的用户流动明显增多。

但显而易见,对于全行业而言,5700万用户携号转网,对行业整体用户增量贡献为零。在通信业大盘中,5700万的用户携转完全是一个“左手换右手”的流动。虽然用户零增长,但用户的每一次携入转出都会带来两家运营企业的作业流程,5700万用户的携转业务工单量超过1.14亿次。这些工单背后的人力、物力、管理等支出,必是一本可见但无法计算的成本账。

灵丹妙药还是饮鸩止渴?

低价真的能赢来用户的满意吗?同样是在一些网站上,携号转网用户的一些怨声,似乎会让携转“肉搏者”“寒心”。

据很多用户反映,携转并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满意服务。携转至新的运营商之后,网络感知并未明显改善,服务效果并无本质差别。由于用户对携转往往充满期待,所以实际体验的落差,反而会使用户感知比原有运营商还差,不少用户希望携转回原运营商。而那些没有携转意向的老用户,当面对更加优惠的“携转套餐”时也会不悦,自认为被“怠慢”了。这种主动拉客携转,更是涉嫌侵犯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

显然,变“味”的携号转网,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实惠,反而把用户变成了不正当竞争的筹码。

吃相难看基层该背锅吗?

消费者办理携号转网频频受阻的个案层出不穷,究其表面原因,导致运营商阻碍用户携号转网的根本原因是运营商禁止携号转网纳入KPI考核,在考核的压力下,一线工作人员当然“战战兢兢”,面对“携号转网”的用户自然如临大敌。

不可否认的是,运营商对于“携号转网”进行KPI考核背后是对于用户的重视,但正由于运营商将禁止携号转网纳入考核指标,才造成地方运营商“为难”携号转网用户的情况。运营商需要改善地方运营商的考核标准,不能让内部KPI考核标准“拴住”用户。

运营商的KPI作用真这么大吗?大着呢!KPI直接将基层员工绑在一根线上,不对,是绑成一根线上的蚂蚱!因为KPI决定薪酬多少甚至有没有薪酬!通信运营商阻挠携号转网被通报处罚背后,如果不斩断针对基层携转的KPI,阻碍携转的动作就不会停止,仍然会是猫抓老鼠的游戏,被抓到了自认倒霉,抓不到就拿高薪,反正有基层背锅。

归根到底,是某些地方的领导觉悟太低,为了自己那点业绩,用考核逼着员工去干这样龌龊的事情!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通信行业见闻评论,行业资讯分享~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