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分歧背后,是文明在博弈

文/陈根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美两国元首的推动下,北京时间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此次会晤举世瞩目。然而,虽然双方在对外公开的开场白中都释出对对方的友好信号,并且都认为这次对话坦率直接,但世界两大主权国家的元首视频会晤似乎一如预期,并未给外界带来惊喜。除了在中美关系和管控分歧上达成共识外,几乎在所有方面,中美双方都未能达成共识。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就持续加剧,今日依然——中美合作为什么这么难?中美博弈,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除了分歧,还是分歧

事实上,会议的开始也不全是分歧。会谈从整体友好的气氛开始,两位领导人都试图使用缓和的语气。拜登在开场白中对习近平说,两国需要建立“一些常识性的护栏”,而习近平则将拜登称为“老朋友”。开场白后,会晤进入闭门状态,分两个半场举行,共历时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习近平和拜登就贸易、军事、人权、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交谈,但会谈的结果似乎一如预期,并未给外界带来惊喜。除了在管控分歧上达成共识外,几乎在所有方面,中美双方都未能达成共识。

先来看看共识,至少就“美中关系对双方而言都非常重要,负责任地管控两国分歧,避免竞争失控,走向全面对抗和冲突”的方面,两国领导人都达成了共识。达成的这样共识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它们看起来老生常谈。

拜登在中美领导人视频会晤一开始就对中方强调:作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我们的责任是确保两国的竞争不会滑向冲突,不管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他同时强调美中需要建立合乎常理的竞争护栏,“清晰坦诚地对待我们之间的分歧,在我们利益交汇的领域一道努力,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等重大的全球问题上。”

习近平有关中美四个优先事项的第三个,内容也是要以建设性范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序。他同时指出中方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美方务必谨慎处理好相关问题。当然,两国领导人对于“管控分歧”的认同,从意义上来说至少是积极的。这至少意味着,中美的紧张关系多少能够缓和,而不是冲突再次升级。

但是,除此之外,中美两国此次的会晤却没有更多的认同,尤其是涉及到台湾问题时。事实上,台湾事务也被认为是这次视频会晤的重中之重。从美国白宫和新华社分别引述拜登和习近平的讲话中,就可见双方的针锋相对。

根据白宫发出的声明,在台湾事务上,拜登指出,“美国仍致力于‘一个中国’政策,该政策在《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的指导下执行”。拜登警告说,“美国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海和平与稳定。”换言之,就是维持两岸分治的现状:台湾不独立,同时大陆也不得武力收回台湾。这实际上是给两岸都划出了底线,而且美国对此立场坚定。

对于台湾问题,习近平也发出了几乎是整场会谈中最强硬的声音。根据新华社消息,习近平称,承认台海“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习近平警告说,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习近平对台湾问题的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做出了解读,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他也警告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在会晤中,拜登还与习近平讨论了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的重要性,并表达了美国履行在该地区承诺的持续决心。拜登还重申了航行自由和飞越安全对该地区繁荣的重要性。而这些涉及地缘政治上的南海问题,中国国内的新疆、西藏和香港议题、人权问题,以及中国的经济模式对美国贸易和工人利益的损害问题,无一不涉及中国直接的核心利益。

在对中美具有共同利益的跨国挑战方面,拜登则与习近平讨论了公共卫生安全、全球能源供应以及朝鲜、伊朗和阿富汗问题。

就中美元首此次视频会晤的总体结果来看,短期内中美对立的势头可能会有所减弱和克制,但在上述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成果依然相当不牢固。中美的紧张关系也很难说出现升温或是降温,至多是有所缓,而不至于冲突升级。并且,从长趋势来看,两国之间的竞争已经形成,中美的博弈还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存在。

中美合作为什么这么难?

2021年,是从1949年至今中美关系经历的第三个三十年。虽然在前两个三十年里,美国也曾短暂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并且在系列问题上为难中国,但在进入第三个三十年后,尤其是以特朗普的上台为标志,美国把中国视为对手并进行打压的趋势则尤为明显,出现一种加速和加强的状态。

2017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之后的印太战略更是确定了在各个领域对华开展遏制和打压的“路线图”。2018年8月13日,特朗普签署了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将俄罗斯和中国再次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提出要制定“全政府对华战略”以应对中国。

美国之所以会对中国展现出如此强烈的敌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踏实且飞速的成长。建国以来,中国依靠庞大的人口优势、制度优势、产业链优势、制造优势、人才优势等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双循环系统,既与世界链接,又注重自身内部经济循环系统的构建。

并且,中国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至今的43年里,一直在专注自身制度、产业、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培育、完善与发展。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追赶并超越美国之势越发明显,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中国的持续稳步发展在美国朝野上下引起了深度关切。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美国自身发展停滞不前、矛盾不断升级的压力和焦虑。从1776年美国建国至今,这245年的时间里,全世界不论的意识形态、文化、科技、贸易、产业、金融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社会沉积了各种问题与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本应该花更多时间关注美国本身的国情体制优化,但却花了过多的时间在国际警察的角色上。

这就导致美国内的种族矛盾加剧、军火商绑架政府、政府债务如山、产业脱实向虚、美元信用无底线透支、高端制造业发展缓慢、城市基础设施陈旧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又制约了美国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

此外,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间,美国原本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寻求低成本大规模外迁,金融资本主义取代工业资本主义成为主流,华尔街与硅谷结合所孕育的高科技巨头快速上位,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统治力。

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兼具低劳动力、高附加值的两大特点,这让少部分东西海岸的精英群体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让五大湖区、中部以及南部大面积的塌陷和锈带化,大量被产业全球化淘汰的旧产业工人成了牺牲品。

他们的前途与命运,被狂飙突进的时代彻底剥夺,他们的声音被精英控制的舆论场彻底淹没,他们成为了前任总统特朗普最坚实的基本盘,也是民粹主义的忠实拥趸。特朗普的一次次表演背后,正是这群旧时代残党们的沉默呐喊。

特朗普虽然下台,但他所代言的群体长期存在,他所提出的全球化放缓,贸易保护、旧产业转型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民粹主义的思潮一旦被掀起,就很难扑灭。美国的问题实质是人们会因为基本常识发生严重分裂,而社会环境还在不遗余力地往其中一边加码,从而加剧这种分裂。

于是,在中国构建的模式越来越显示其成功的同时,美国的模式却越来越吃力和笨拙。这对于二战以后遥遥领先世界各国的美国,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自然就表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敌对上。

博弈的终局是文明

如果说四十年和一百年,看的是时代,那么三百年和三千年,看的就是文明。

纵观全球的发展,科技进步带来史无前例的全球化进程,不同种族、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融合也将继续深入到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但是,一个事实是,无论世界呈现出多少张面孔,国家的起伏兴衰有多么波澜壮阔,当前整个世界的主流仍然是东方和西方的竞合博弈,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博弈,更是文化之间的博弈。

中美合作难的地方,从根本上来说,还在于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所导致的认知差异:中国是一个基于易经中庸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而美国却是一个希望事物的黑白分明边界清晰的国家。

较早确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和自成一脉的文明体系,并且长期存续的中国,与世界各大帝国具有显著区别。其中,儒家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讲究“克己复礼”,强调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追求秩序与和谐。无论王朝如何轮转,社会总能从儒家礼教中实现有效的文化汲取。

面对民族危机,个人让渡一部分权力给集体,这在中华文明当中是屡见不鲜、天经地义的事。集体主义的另一个侧面则是凝聚力与认同感,当国家、民族整体遭受灾难时,这种凝聚力和认同感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五千年绵延不绝,三千年弦歌不辍,这种韧性,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上永葆活力。

而反观美国,在美利坚尚未建立之时,美国就已经确立了精神DNA:这个国家须为基督信仰而屹立,竭力追求信仰自由、以天国为蓝本构建地上之城。可以说,建国之初,美国就肩负着“山巅之城,天命昭昭”的使命。

从华盛顿到林肯,从杰斐逊到罗斯福,美利坚的前任总统们励精图治,奠定了现代美国的独立、民主和繁荣。美国第一,这是刻在很多美国人骨子里的想法,而不只是总统和议员们才这么想。

这种历史优越感,也让美国长期陷在二元对立的思维里。因此,美国也就很难理解中国如果强大了之后怎么可能不称霸。但事实上,追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国力强盛如唐朝,中国虽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全球发展,但也并不以称霸为目的。

鉴于当今中美两国是综合实力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主权国家,对于解决全球重大问题来说,中美合作虽不是万能,但没有中美合作却万万不能。实际上,中美在经济、能源、军事、执法、教育、科技、网络、环保、地方等诸多领域都存在广泛共同利益。

因此,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一种必须。对于中美关系的走向,增进双边利益、维护双边关系和世界局势稳定将是一种必然。正如中国多次表明的那样,自己并非想取代美国全球领导者的位置。人类的“地球村”面临诸多挑战,两国只要理性务实,依然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全面竞争、局部合作,难的不是中国,难的是美国。美国从英国出来,更应该多看看英国的历史。毕竟在美国之前,主导这个世界的曾经是被称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但大国兴衰是历史规律。因此,“日不落”帝国也要面对美国崛起并接受与美国友好共处的局面,这是历史演变的必然。地球足够大,美国迟早也要接受中国的崛起,并与中国达成战略上的合作与平衡。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