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赏析系列之中国历代十大美女姓名故事

历史长河中美女群星璀璨,风华绝代,人也惊艳,名也精妙,佳名配美人。爱美的你,猜猜谁能入选中国历代美女前十名?

  1. . 西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传说中西施在溪边浣纱,鱼儿看见了她的美貌,羞愧地沉入水底,所以人们称她为“沉鱼”之貌。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西施,原名夷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杨贵妃、王昭君、貂婵,西施列居首位,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这一首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就是“浣纱女—春秋战国末期的越国美女西施”的绝佳写照。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李贺《美人梳头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鱼玄机《浣纱庙》)相传浙江余暨(今杭州萧山)苎萝施家村被穿村而过的浣纱溪分成东、西二村,夷光出生于西村,故名西施。(村姑采萍,生于东村,故名东施,“东施效颦”之成语典出于此)。山下是若耶溪,自北而南,蜿蜒曲折,溪水清澈,急中有缓,潺潺有致,淙淙有声,似林鸟呢喃,如情人私语。苎萝山下,若耶溪边,绿树掩映著一个百十口人家的小村子,村子被溪水一分为二,溪东溪西住的都是姓施的人家。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兵败,越王勾践称臣于吴国,携妻带臣在吴充当人质三年,归国后,他听从大夫范蠡制定的兴越灭吴九术之计谋,励精图治 、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图谋灭吴。为了精心演译实施范蠡策划的九术之一:“美人计”,深明大义的浣纱女–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入选吴宫,成为吴王宠妃,表现了一亇传奇女子的髙尚爱国情操。西施到吴国后,把吴王夫差迷惑得终日沉缅酒色、不理朝政,众叛亲离。她和范蠡里应外合,利用吴国奸臣伯嚭,离间吴王夫差和忠臣名将伍子胥,终使吴王赐死伍子胥,从此,吴国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后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吴被灭后,她与早有婚约的范蠡泛舟五湖,隐居乡间,又为历史留下一篇美丽的爱情传说。

二、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人李商隐在《骊山有感·咏杨妃》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相传,杨玉环刚刚出生之时,手臂上就套着一枚玉环,因此,父母为她取名为杨玉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李瑁深深地迷恋上了杨玉环,使其命运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李瑁与咸宜公主的母亲,就是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子凭母贵,由于唐玄宗最宠爱武惠妃,爱屋及乌,她的儿女自然也就成为了皇子中最受宠的。

三、王昭君(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又称为“明妃”,王明君。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一般认为,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但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王昭君姓王,名、字不详。根据西汉宫廷规矩,宫女从入宫之日起,即不呼其娘家名字,因而不详其本来名氏字号,王昭君也不例外。《汉书-元帝纪》第一次提到“王樯”时,这“樯”字是载运她离开家乡所用的舟楫相联系,即她是位船只载运而来的王姓姑娘。后来《匈奴传》又称“王蜣”,都不是昭君的本名,只不过是一个记音义的符号。《后汉书-南匈奴传》改为“王嫱”,才使其名统一起来。“昭君”两字为封号,非官号,因出塞前夕,必须提高她的政治地位,才能达到和亲的目的,于是赐封为“昭君”。久而久之,昭君、王嫱这些标志她政治身份或出身特征的称呼,被当成她的名字。据班固《汉书·匈奴传》记载,“王墙字昭君”,“号宁胡阏氏”;《汉书·元帝纪》又称之为“王樯”。在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却称“昭君字嫱”。在两本重要史料中,就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称号:王墙、王樯、王嫱、王昭君,导致后世对王昭君的姓名字号莫衷一是。

墙、樯、嫱

王昭君以民女被征入宫,初无封号,身份只是宫女,其名字也不会被注意。《汉书》第一次提到王昭君时,称其为“王樯”,“樯”字很可能如“拳夫人”的“拳”字一样,仅是与被征选入宫时的某种特征相联系。樯指船桅杆,王樯即为一位船载而来的王姓姑娘。而“墙”、“嫱”这两个字,都是樯字的同音假借。

昭君、宁胡

《汉书》说“王墙字字昭君”,《后汉书》却说“昭君字嫱”,从史料的冲突推断,“昭君”一称很可能是封号而非字号。“昭:日明也”,“昭君”即汉皇光照匈奴的象征。“王昭君”的含义则为代表汉家君王光临匈奴的王姓姑娘,这称呼应该是昭君出塞前夕被赐的封号。按她具有“光明汉宫”的美丽和代表汉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赐封为“昭君”。“宁胡阏氏”与“王昭君”一样,皆为政治含义丰富的称号,都是在和亲这件政治大事中,双方君王政治意图的反应,也是对和亲能取得良好政治成果的祝愿。汉元帝还因此事改元为“竟宁”,同样也透露出对此事的愿望。

 

四、貂蝉(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貂蝉,甘肃临洮人,是民间传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中国传统习俗,女子取名,多半用兰、桂、秀、贞……等带有女性特点的字。为什么唯独《三国演义》中的貂禅,用了这样一个刁钻古怪的名字?而且,貂是一种兽,蝉是普通的昆虫,这两类东西又怎么能联在一起! 据《资治通鉴》晋记注释说,自战国赵武灵王改穿胡服后,凡武官到了较高的等级,就可以带上饰金铛加上蝉的帽子,帽子上还要插上貂尾,表示贵职。后来秦灭了赵国,就用赵国的帽子赐给自己的侍臣,所以秦汉以后侍臣的帽子,就用貂尾和金蝉来装饰。另一就是貂蝉不是真名,是个艺名,这个艺名源自古代官制。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改革官制,凡是级别较高的文官武将,其帽子后面一律缀上貂尾,帽子前面一律缀上玉蝉,把貂尾和玉蝉这两项装饰品加起来,就叫”貂蝉”。汉朝延续了这项制度,大将、侍中、皇帝的贴身太监,帽子上都少不了貂蝉。据说其中大有寓意:貂跑得快,动作敏捷,脑子聪明;蝉呢,俗称知了,喝露水度日,象征着品行高洁,决不贪污腐败;把貂尾和知了缝到文官武将和贴身太监的帽子上,意思是希望他们办事效率高,希望他们不贪不占,做一群又红又专的好干部。汉朝以降,高官帽饰大幅度改革,貂尾不见了,蝉仍然保留着。

五、武则天(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划,曾经创造了曌(zhao四声) 囝(jian三声)、囡(nan一声)、埊(di四声)、圀( guo二声)等十九个汉字,被天下广泛用之。

“武则天”这个名字的本来也不是她本来的名字。首先,“则天”这个词不是名字,她是武则天退位之后,新皇帝给她上的尊号的一部分。为什么确定武则天的字是明空呢?首先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崇尚佛教,她极有可能给武则天取一个与佛教有关的名字。“瞾”是武则天称帝之后造的字,但是明空是她称帝之前曾用过一段时间的名字。史书记载“朕宜以‘明空’为名”,之后才用“瞾”为名。

“武则天”这个名字的本来也不是她本来的名字。首先,“则天”这个词不是名字,她是武则天退位之后,新皇帝给她上的尊号的一部分。(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旧唐书-孙处约传》记载“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由此可见,武氏原名与处、约有关。孙处约名处约,自茂道,取消名,以字行之,这与唐朝的情况多有相同,武氏父武士彠就是以字行之,武氏的兄弟也是等也都是以字行之。下面咱们再看《新唐书-韦思谦传》“本名仁约,字韦思,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宇焉”但是武士彠名稷,字士彠,所以这个记录有问题。应该是讳武则天的名,所以改的。约有预期、简要、节省、穷乏等意思,明空也有这个意思,所以根据古代起名的规律,这意思是相配的,杨氏信佛,所以更有可能为武氏以明空为字,以约为名。

媚娘不可能是武则天的字,更不可能是名。她父母都是出身贵胄,其母更是名门大族,不可能低俗到用“媚”这个字,更不可能为她起名“媚娘”。《新唐书-武后传》记载“太宗闻士彠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岁。母……母题……既见帝,赐号‘武媚’”所以武媚是太宗赐,至于武媚娘则不可查,可能是因为习惯,在后面加了一个“娘”。

“武瞾”名字来源。武氏名称“曌”,起于她称帝前夕,并非原名。是她的堂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这个新造的“曌”字,尽管意思与“照”字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这一磅礴景象,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独钟情于它,并选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则天”二字是后世对她的称谓。既因武则天当年是在则天门上宣布改唐为周的,又因“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而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后世之人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随之流行的。

武则天不但貌美,而且聪慧。对新造的“曌”在非常满意,还为这个字作了一首打油诗——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

六、虞姬(八千子弟同恨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项羽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宋词词牌《虞美人》就得名于虞姬。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清朝诗人何溥《虞美人》: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恨汉,不负君恩是楚腰(指虞姬)虞姬名字有何含义?虞姬是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她钟情西楚霸王项羽。不管是在项羽顺境还是逆境,虞姬都生死相随,“霸王别姬”谱写出了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虞姬不忍看乌江自刎的霸王,因此在诀别的时候,才会如此愁肠百结。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属。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仅记载道:“有美人名虞。”由此展开了后世人对虞姬姓名的猜想,有的人认为虞姬的“虞”是美人的名;另一种说法则是“虞”是美人的姓,而“姬”呢,也被人认为或许是这位倾世美女的姓,在古代姬字又有美女的意思,姬也很可能在这里表示为美女。我们后世人通常喜欢称呼其为“虞姬”,是对她的一种美称。不管是哪一种说法,虞姬都成为了一个符号,是一个美的象征,也是一种美好爱情的象征。虞姬为什么要叫虞美人?众所周知虞美人是一种花,但是为什么要叫虞美人呢?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当年,西楚霸王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四面楚歌。虞姬拔剑自刎,鲜血落地,化为鲜艳的花朵,此花便是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姬为什么不被列入四大美女的行列里?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女是跟政治挂钩的,他们四人各自有各自的美,或沉鱼落雁,或闭月羞花,每个人都美得不可方物。现在公认的四大美女在评书戏曲界出场率都很高,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故事线。

西施:浣纱——认识范蠡——受委任打入吴国内部——完成任务——与范蠡归隐

王昭君:自幼入宫——毛延寿改画——单于提亲——元帝割爱——远嫁塞北

貂蝉:月下感怀——连环计——凤仪亭——刺董卓——白门楼

杨玉环:先跟寿王——再侍明皇——备受恩宠——天下大乱——马嵬坡

西施在江边浣纱,凭借美貌被范蠡看中,作为越国间谍打入吴宫内部,最后完成了使命;昭君自幼入宫,被毛延寿改画,阴差阳错成为了单于和亲的对象,肩负着维护汉朝的和平、安定的使命;而貂蝉对付董卓,杨玉环使得天下大乱,最后死在了马嵬坡。西施承担的是越王复仇的重任,王昭君要为汉匈之间带来和平,貂蝉要为义父除掉国贼,杨玉环因为不是她犯下的错误而不得不一死安天下。这四个女人悲剧的命运和身上背负的家国天下,使得他们成为了一种符号。

七、花蕊夫人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花蕊夫人(约883年-926年)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名字的由来。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历史上的花蕊夫人其实好像不止一位,自称为花蕊夫人的有几位,他们都是美丽多才多艺的女子,关于她们的一些故事在各种史书中都有一些记载。今天要为大家说的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这位花蕊夫人是得到了皇位皇帝的宠爱,还有一个就是张匡胤。花蕊夫人的称号是在孟昶那里得到的。自古红颜薄命,花蕊夫人也不例外。据说在孟昶年少的时候,为了寻找美女整日闷闷不乐。后来有一位太监为他推荐了这样的一个美女,说的是这个女子风姿绰约。容貌绝世,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孟昶见到之后,觉得获得了人间的至宝,于是将她留在了宫中,封为了惠妃。惠妃从小就喜欢芙蓉花与牡丹花,后蜀君王孟昶当然想让 惠妃高兴,所以就为她修建了一个牡丹苑,并且下令在城墙上都种满芙蓉花,为了让惠妃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话,孟昶还要求每家都种一些芙蓉花。就这样,每年到了芙蓉花开的时候,成都城就是一座花城,芙蓉花红白交错,相互辉映,美得如此的动人。孟昶看了看城边的话,在看看自己身边比花娇的美人,说道:“你真美啊,这些芙蓉都不能够形容出你的娇媚,牡丹也无法与你的明艳想比较,朕觉得你就是人中的一朵花,花中最娇嫩的那个花蕊,朕就封你为花蕊夫人吧 。”于是花蕊夫人这个称号就伴随了惠妃的一世,花蕊夫人这个美称也流传至今。

花蕊夫人的原名叫什么?花蕊夫人,原名徐慧,公元927年生于青城县的徐家大院。徐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世间美人皆如花,而少女徐氏就是美到极致的“花蕊”,自成一株。后蜀主孟昶得花蕊夫人,如获至宝。他倾其所有讨美人欢心,奉上锦衣玉食,每日嘘寒问暖。公元965年,后蜀政权被宋朝所灭,花蕊夫人被送到开封,宋太祖赵匡胤把孟昶和花蕊夫人带回了北周,甚至还让他们两个参加了酒宴。酒宴上,孟昶面如死灰,但求留着性命苟且。赵匡胤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听闻花蕊夫人善音律,竟让她当众表演节目助兴。悲愤至极的花蕊夫人想起往日的时光,想起后蜀的百姓,再看看眼前的丈夫,一字一顿地道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八、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还有一个很特别的雅号——“李三瘦”

所谓“三瘦”是说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为词坛留下了三个含“瘦”字的传诵千古的名句。第一个含“瘦”字的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第二个含“瘦”字的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第三个含“瘦”字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据说,李清照写好重阳《醉花阴》后,寄给丈夫赵明诚,赵“叹赏”,自愧不如,而内心又想胜她。于是闭门谢客,艰苦构思三天三夜,填《醉花阴》词五十阕,把妻子词作混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赏鉴。陆品味再三后说:“只三句绝佳”,即“……人比黄花瘦”三句。

 

九、赵飞燕(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古阳阿人(今山西泽州大阳)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赵飞燕出生于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年纪稍长后,赵飞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并非勾栏或者奴婢),属于阳阿公主家,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

赵飞燕可能算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著名舞蹈家,又是身材最为苗条,姿容最为秀丽的绝色美人,与妹妹赵合德同封昭仪,受成帝专宠近十年,贵倾后宫。汉成帝专为她造了一个水晶盘,叫两个宫女托住水晶盘,赵飞燕在盘上如蜻蜓点水随风飘逸翩翩起舞旋转如飞,就象仙女在万里长空中迎风而舞一样优美自如。遥想那是怎样的一副美妙图画呀。一个精灵、一个舞者、一个骨感美人在银盘中飞纵雀跃,这样的小巧玲珑、绝妙舞技,这样的化外之意趣,有如神来之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给汉成帝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给其审美享受是震憾的。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汉宫曲》

大意:在月儿皎洁的秋夜,洞箫吹着优美的旋律,在昭阳宫侍奉皇帝的赵飞燕,随着音乐的起伏跳起了掌上之舞。

苦心膏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

直使中流畏仙去,君王何啻似婴儿

赵飞燕一生无子嗣, 原因其实就在她的名字里面。赵飞燕,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作为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她妖冶冷艳,舞技绝妙,受成帝专宠近十年,贵倾后宫。然而赵飞燕虽得专宠,却从未怀孕,为汉成帝育得一儿半女。俗话说,有一得必有一失,赵飞燕为了使自己的肤色白皙娇嫩,永远的吸引皇帝的眼球,经常把一种叫做“香肌丸”美容药丸塞入肚脐。这种药丸是由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的蜜丸,用后使人肤如凝脂,肌香四溢;但是,长久的使用,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妇女终生不孕,因此赵氏姐妹都没有孩子。还有一个原因,赵飞燕以体态轻盈著名,很瘦小,相传她可以在掌上起舞。后人描述她的身姿“丰若有余,柔若无骨”、“纤便轻细,举止翩然”。

十、陈圆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 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崇祯十五年被嘉定伯周奎选入宫,因帝不喜,遣回周府,为吴三桂所获。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

陈圆圆,覆灭了一个王朝的名字?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便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因其“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受尽当时风流名士的追捧,此景此貌只有陈圆圆才拥有,可见陈圆圆之美,是一种惊艳的绽放,是一种极致的张扬。陈圆圆曾属意于吴江邹枢,“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十美词纪》)。 据载,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因此离去。后冒襄省亲衡岳,道经苏州,经友人引荐与圆圆结识,二人感情缱绻,申以盟誓。两人约定好再见的时间,此后冒襄因丧乱屡失约期,陈圆圆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田弘于后来将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吴三桂惊诧于陈圆圆的美艳,“不觉其神移心荡也”(陆次云《圆圆传》)。将圆圆接入京城府中。后来吴三桂离京办事,将圆圆留在京中,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其部下刘宗敏将其掳走,这才有了后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满清入关的举动。

圆圆曲

清代: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中国姓氏、姓名和起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