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送号(Miaosong.cn)自媒体发布平台整站出售公告


失而复得的苴却砚,最古老的“新砚种” - 秒送号

失而复得的苴却砚,最古老的“新砚种”

早在唐宋年间,史料上就有关于泸石砚的记载,经专家考证,沪石砚就是苴却砚的一种古称,到清代同治年间,苴却一带仍有少数匠人零星制作苴却砚,其中一位名为寸秉信的匠人技艺最为高超。1909年,云南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从寸秉信手中选购了三方砚台,作为贡品送往京城,清政府将这三方苴却砚送至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最终苴却砚不负众望获得金奖,从此便享誉海内外。新中国建国后,苴却砚也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正要首脑及国际友人。九十年代,苴却砚文化在攀枝花逐渐复兴后,马世明一位长辈亲戚便在永仁开始制作苴却砚,从小就爱好书画的马世明自然对苴却砚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了对苴却砚历史及制作工艺的探索学习。1999年,马世明从原本工作的单位退职,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复兴永仁苴却砚文化的工作中,但直到2004年才遇到合适机会成立工作室。

如今,马世明已先后被授予“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由于苴却砚制作过程耗时较长,对匠人精力和体力的消耗较大,上了年纪的马世明现在已经很少进行全程的苴却砚制作,通常只在选料时给予徒弟建议,在作品创作时根据材料特点设计大体思路,做出简单勾勒,剩下的工作多由他的两个徒弟及厂里三位雕刻师傅来完成。

苴却砚备受推崇除了因其精美的雕刻造型外,原材料苴却砚石所具备的“石品绚丽多姿、石眼多且鲜活明晰和石质益毫润墨”等诸多特点更是其主要原因。

石品又叫石品花纹,是参杂在砚石主要矿物质中的其他矿物质,通俗些说,就是分布在石头上天然形成的各式花纹。苴却砚的石纹主要可以分为黄膘、绿膘、水草石、青花、冰纹、火烙、胭脂冻、鱼籽纹、金星等十四种之多。

苴却砚石是由各种矿物质相互渗透、融合而成的,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砚石呈紫黑色的基础色泽以及迥异于该基础色泽的石品花纹。苴却砚石可算得上是中国砚石种类里石纹最丰富最奇特的品种,汇集四大名砚特色为一身,譬如端砚的石眼、金银线、蕉叶白、鱼脑冻;歙砚的金星、眉纹;洮河砚的黄膘;澄泥砚的细腻质感。

石眼,即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原是端砚所独有的特色,《砚谱》有云:“端石有眼者最贵。”种类繁多的砚石里,拥有石眼的却屈指可数,端砚石眼最受推崇自不必说,除端砚外也有几种砚石带有石眼,但石眼品相与端砚相距甚远。而苴却砚石所带石眼无论从品相还是数量上来说,毫不逊色于端砚石。

从数量上看,苴却砚石眼数量极多,古人云:“石贵有眼”,石眼历来珍稀少有,关于砚台上的石眼更有“七珍八宝”之说,意思是一方砚台上有七个石眼即为珍品,如果达到八个石眼就可算得上珍宝了。

时至今日,移动设备和各类替芯笔的广泛应用帮助人们克服了空间、时间对于书写的限制,便捷和迅速亦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诉求,大多数人早已忘记了研墨时的平静与沉淀,不妨做个假设,落笔前如有一刻空隙用于细细研磨,用于沉静内心,世上会不会就少些浮躁幼稚的文字?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苴却砚制作技艺的失而复得,既是攀西大裂谷上奇石的幸运,也是天下爱砚人的幸运。

  永仁县苴却民族工艺制品厂成立于2004年,是建国五十年以来,首家在云南永仁境内恢复苴却砚加工制作的民营企业。2008年荣获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产业领导小组颁发的“云南省优秀文化企业”称号,并受到奖励。

永仁县苴却民族工艺制品厂法定代表人:马世明,男,现年53岁,原系国家公务员,自幼喜爱美术雕刻,1992年经组织下派领办企业,曾荣获永仁县人民政府“优秀厂长”称号。2000年辞职创办私营企业。2004年正式成立“永仁县苴却民族工艺制品厂”。2008年编纂出版专著《中国苴却砚溯源与鉴赏》一书,受到好评。2010年马世明被云南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评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到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在各种博览会上多次获奖。

该厂年生产制作“中国苴却砚”及其文化旅游产品2600余方,产值350万元。利税20余万元。现有雕刻师八人,每年定期培训本地学徒多人次。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