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凯 程莫深中篇小说《雨季》系评:生活之树常青

程莫深中篇小说《雨季》系评:

生活之树常青

——读程莫深中篇小说《雨季》

四川|黄树凯

专栏|文艺锐评

原载|《青年作家》1996年第2期

【编者按】

90年代中期,《青年作家》杂志相继在头条推出了作家程莫深的两部中篇小说《雨季》、《雪季》,并连续半年推出对《雨季》的热评,引起了文坛广泛关注。在1995年第7期的卷首语中称,“《雨季》是一部来自生活的罕见作品。许多文学新人苦于找不到创作的突破口,何不看看《雨季》呢?”与此同时,《陇东报》以空前的规模,组织了两个专版,推出了《雨季》的故事梗概、程莫深创作谈、程莫深介绍及评论,并在年底陇东文学创作综述文章中称,“1995年的扛鼎之作,当属程莫深的中篇小说《雨季》”。

今天,《文艺轻刊》陆续推出当年《青年作家》对《雨季》的系列评论,以示对那个年代的文学与石油的回忆。

读罢程莫深的中篇小说《雨季》(载《青年作家》1995年第7期),不由生出几分感慨:许久没有读过这种贴近生活的小说了,许久难见如此栩栩如生的工人形象了。

坦率地说,近年来,这种把视点对准普通工人的小说不算多,而在人物塑造方面达到如《雨季》这样高度的就更为少见。我想,如果从人物塑造这个角度进入作品分析,或许不失为解读这篇作品的一条捷径吧。

在《雨季》中先后出场的人物有十余人,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当属男女主人公于站长和楚芳,其他较次要的人物,如黑脸李、毛生海、何九等也都各有特色。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人物,运笔行文之际显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毫无疑问,这得益于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生活的熟悉,对他所刻画的人物的深刻了解。

在读这篇小说时,由于它出色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我不由联想起曾经在文坛风行一时的“新写实小说”。在我看来,“新写实小说”那种“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生活,由于作者那种不动声色、不表好恶,“零度感情”的写作态度而显得晦暗凄清,而程莫深在《雨季》中虽然也真切细腻地描写石油工人那种鲜为人知的艰苦生活,那种不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但作者那种对人物的深深理解和真挚的同情,却从字里行间顽强地透视出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态度,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于站长作为采油队站长,只有一个部下,也就是他的妻子楚芳。由于于站长当时在采油队担任团支书,当野3站原来的采油工被井上的平衡块砸死后,他和妻子尽管当时正在度蜜月,还是被“不近情理”的队长黑脸李强行派驻野3站。故事是从孩子满三岁时开始的,那时,于站长小两口已在野3站“一蹲就是四年”。在楚芳看来,不知“这蹲单站的日子会拖到何年何月”,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可是大事,所以,她“成天唠唠叨叨,要丈夫报考职大,捞个文凭好蹦出去”。而对于站长来说,他当然也想挣回一张文凭来改善现实处境,但是,“他整天忙里忙外,忙上忙下,好端端的身体眼看快累垮了,哪有时间搞复习?”

先哲黑格尔说过,人物“性格同时仍须保持住生动性和完满性,使个别人物有余地可以向多方面流露他的性格,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境,把一种本身发展完满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性显现于丰富多彩的表现”。

程莫深对于站长的精彩刻画,正与黑格尔这一论述暗合。不是吗?当黑脸李硬派他们去野3站时,尽管于站长并不愿意去那里,但他却逆来顺受。他甚至于比不上楚芳,楚芳还有反抗的表示:“算了,咱不当这个团支书了还不成?”而于站长却二话不说当天“就打起铺盖卷,领上新婚的楚芳”,走马上任了。楚芳要于站长向毛生海学习,挣文凭改变生存环境,一开始于站长不以为然,但楚芳骂他“猪脑子,不开窍”。于站长“静心想了些日子”,也就开始“抓紧复习”,“忙里偷闲地干上了”。于站长为给孩子过生日到镇上采购,后来,黑脸李打电话来查问他的行踪,他“就实话实说”,黑脸李大骂他,得知于站长的孩子发高烧,也没有好言语,终于激怒了于站长,他就“想跟黑脸李干上一架,骂他狼心狗肺冷血动物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杂种”。后来,当于站长知道楚芳为凑给花子找工作用的“活动费”而收了偷油贼给的三千元好处费,竟一反常态打了楚芳“两个嘴巴”。

于站长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显得有些不一致,但却是符合他的总体性格的,正如老黑格尔所说“这种始终不一致正是始终一致的,正确的。因为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

不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也想在这里谈点这篇小说的不是。我以为,作品的缺陷之一是结构略嫌凌乱,对素材的剪裁、安排还不够精当。有的人物、情节无助于小说主题的阐扬,可以删去,如楚芳的父亲、四叔,如于站长的身世等。而有的地方,如果作更深开掘,对刻画人物性格。剖示人物心理是很有好处的,可惜作者又未展开抒写。比如,于站长修漏雨的屋顶,摔伤后住进厂卫生所,楚芳因受偷油贼凌辱而欲上吊,何九连续几个夜晚去陪伴楚芳,就是值得作者花费更多笔墨的。

总的来说,《雨季》是近年来少有的好作品,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深切了解和清晰的展现,是那些缺乏生活的作品所难望其项背的。《雨季》给我们的启示,大约就是:“生活之树常青”吧!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千寻》坚守“青春、唯美、时尚、精短”的办刊定位。要求文字足够唯美、灵动,笔调很文艺、有较强情感故事。体裁:微型小说、诗歌、美文等。

  
(1)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