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员工升职后表现反而变差主管应怎么评价员工、发掘真人才?

《经理人月刊》总编辑齐立文: 今天要分享的《关于工作的9大谎言》在原文版出版时,我很快注意到了。一方面是因为作者马克斯.巴金汉(Marcus Buckingham)有几本非常畅销的书,特别是《发现我的天才》,这大概是世界级的畅销书,所以我毎次看到他的著作就特别注意;再来书名也格外吸引我,因为长期在《经理人月刊》工作,因此每次看到工作、职场相关(尤其是戳破管理迷思或揭穿工作谎言)的书,我都特别感兴趣。
潜力员工升职后表现反而变差主管应怎么评价员工、发掘真人才?

我觉得这本书未必是特别去讽刺、酸工作,它其实是组织、主管应该常常抱在手上、随时提醒自己的书。比如其中的第7个谎言「人们具有潜力」,就是主管常常有的误解。

人是不是都具有潜力?你会觉得,是呀,这件事我们真的很常在讲。但是作者告诉你,没这回事。他分享了一个故事。

Joe开了一家做广告黄页的新创公司,一开始做得很不错,后来被康柏电脑收购。收购以后,对方觉得Joe虽然是创办人,但似乎没有领导团队的潜力、无法委以重任,将来没办法把这间公司交给他带领,Joe就这样黯然离开。

他再度创业,这次开了一间金融服务公司,后来又被收购,收购后大家又发现Joe个性怪异、欠缺领导魅力,写的程式都没有人看得懂,被评价为「他不是一个高潜能的领导者」。

听完这两个故事,你可能也相信Joe没什么潜力,但作者揭露,Joe其实就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你可能会跟我一样惊讶,这个Tesla的创办人竟然被评为没有潜力,他真的无法升任领导者吗?

这个反问,提醒我们去思考,企业如何评量一个人有没有潜力。这跟管理学的「彼得原理」有一点像,一个业务员做得很好,就让他当业务主管,结果却发现他不仅没办法带好一个团队,连原本的高业绩都消失了。那你本来评估潜能的方式,是不是就有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透过人的现在表现,预言他未来的可能表现,这就是所谓的「潜能」。这个人有潜力可以做领导者、这个人有潜力做策略,其实都只是猜测,它是一个概率问题。你猜他把A事情做得很好,所以他有可能在B事情上也会做得还不错,这件事本身符合逻辑吗?作者想彰显的就是这个谬误。

既然无法用现在预测未来潜力,那身为主管,我们该怎么评价员工、决定谁是值得培养的对象?作者建议你,当发现某个员工做一件事做得很好,就找个时间问问他,现在这事情做得还不错,将来还想干什么?比方说,我编辑做得很好,将来想要去采访、写出自己的东西。这些是员工心里已经想像过的方向。

如果他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眼里正在发光,你可以确认他有尝试的动力,你就给他机会。判断「动力」比判断「潜能」,更有意义。

作者:齐立文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组织认证:NO·1观点官方自媒体
热点时评观点,欢迎关注阅读!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