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统治终于落下帷幕 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始末

​这三道懿旨的颁布,标志着268年的大清王朝统治的覆灭,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结束。退位诏书由张謇拟稿,经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后,由袁世凯转交清廷公布。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按许诺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氏窃取政权的阴谋终于得逞。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闻风响应,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如大厦将倾。清政府无力控制局势,被迫起用赋闲在家的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兼钦差大臣,掌握全部军政大权,以镇压革命。

封建统治终于落下帷幕 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始末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感到公开武装干涉中国革命已无济于事,于是就打着“中立”的幌子,暗中破坏革命。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帝国主义急需物色一个既能扑灭革命又能替代清政府的人物,他们选中了袁世凯。袁世凯有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更加有恃无恐。他一面利用“拥护共和”骗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信任,一面又利用革命党人来逼迫清廷,让清帝退位。

1911年12月18日起,南方军政府派代表伍廷芳与袁世凯所派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开始南北和谈,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并表示只要承认共和,一切办法都可以商量,清帝退位可以给予优待。与此同时,英、美、德、日、法等帝国主义对和谈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试图把南方革命派引向拥袁的道路。由于帝国主义不断施压和革命派内部的意见纷争,孙中山被迫允诺:“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袁世凯在得到承诺后遂加紧逼宫。在袁氏的授意下,不少省督和驻外官员纷纷电奏,要求清廷实行共和。

1912年1月26日,坚定的宗社党领袖良弼在回家途中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使得王公贵族更加惶惶不安。他们在读到北洋文官武将的奏电后,知道大势已去,便纷纷逃离北京,跑到天津租界及大连、青岛等地。隆裕太后立即授予袁世凯一等公爵,想用这种方式让袁世凯保证大清不亡。但此时此刻,南方革命党许诺的大总统位置,对袁世凯更具吸引力。他一口拒绝了荣典,并授意梁士诒、赵秉钧、胡惟德不时入宫恐吓隆裕太后。

1月29日和30日,清廷连开御前会议,决定“逊位”,同意接受共和政体以取得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太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下诏书令袁世凯研究退位优待条件。袁世凯于2月4日,将他决定的《大清皇帝优礼条件》电告伍廷芳,其第一款就是“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南京临时参议院经过讨论。将袁世凯送来的条件改称为《关于清帝逊位优待之条件》。

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几经协商后,最后确定了八款优待条件,主要内容有:清帝辞位后,其尊号仍存不废,各国政府以优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室岁用四百万两由民国政府拨款;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其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照旧等等。这八款优待条件得到隆裕太后认可。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在养心殿举行的朝仪上以宣统皇帝名义连下三道懿旨,宣布大清皇帝辞位,实行立宪共和国体。第一道懿旨后来被人们称为“退位诏书”。诏书中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意。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第二道懿旨劝谕臣民。第三道懿旨公布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关于满族待遇之条件》、《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这三道懿旨的颁布,标志着268年的大清王朝统治的覆灭,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结束。退位诏书由张謇拟稿,经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后,由袁世凯转交清廷公布。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按许诺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氏窃取政权的阴谋终于得逞。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人类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组成的。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