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问责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终极目标

文/马进彪

         近日在西安电视台一档问政节目中,交通局局长回应黑车问题,遭主持人连发数问怒怼:“3年了!还需要现在重新调研吗?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坐黑车,难道您不知道吗?”“是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还是有什么为难情绪?”(新京报2月13日)

        这样的节目氛围,让人大呼过瘾,因为普通市民平时很难见到主管领导并向他们反映现实中的问题,即使是在新闻里见到了,那也是领导作报告的姿态,而对于提问题的机会几乎没有。但在这档电视问政节目中,主持人站在市民的角度上,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诸多有目共睹的问题,应当说,这是一种井喷的节奏。

        然而,这种节目在很多地方都有过,但实际效果只是一时一事。这并不是说节目本身的力量不够,而是说,媒体毕竟是媒体,它虽然有着监督权,也可以集中性地反映一些尖锐问题,但它却无法替代管理者的具体实施与细致协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城市管理中,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后面一定有着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深层原因,既有部门间的管辖问题,也有部门间的权限问题,当然,有时还会出现部门间的扯皮问题。而对这些交错的方面,其实是一种管理上的结构性问题,单独问责哪个部门都难以带来根本效果。

        因此,对于黑车问题来说,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责问题,而是一种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带来的必然现象,市场缺少什么,就会有什么补充进来。试想一下,如果正规出租车有足够的覆盖面,也就不会有黑车存在的空间,如果在所有时间段上都有足量的公交车在运营,也就不会有黑车的市场。

Unknown

         而对于乘客来说,由其是带着老人或孩子的时候,在没有正规出租车的情况下,当然会打黑车,在没有了公交运营的路段上,或在没有了公交运营的时段上,这是乘客没有选择的必然选择,当然也是无奈的选择,同时,这也形成了市场供与求的非法习惯性循环。

        因此,对西安这档问政节目提到的黑车问题来说,它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触动作用,但从城市管理的根本驱动力上来说,最终依靠的还是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机制。黑车的存在,本质上是正规出租车服务范围的缺位,和公交系统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而如果这些问解决了,黑车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但关键问题是,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是一个交通局的事吗?显然不是。在城市管理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每个看似孤立的问题,其实又都是其它问题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牵一发动全身,而这并不是一个部门就有能力完成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多部门共同完成才行。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未曾有过的问题,因而没有现成的办法可用,不过,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为任何管理方式甚至法律法规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产物。换言之,问题的产生总会是超前的,解决的办法总会是滞后的,而对新问题,由其是复杂的新问题,就要有新思路来应对,而不是单一的问责,积极想办法,才是最重要的主方向。 

        其实,在一些管理先进的大城市也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同样也是没有现成的办法可循,但这恰恰是创新管理机制的好空间。在一些先进城市,解决问题时已经产生了新机制,那就是“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所有的部门都到场共同想办法,属于谁的范围谁解决,属于谁的权限谁协调,最终,办法总会比问题多。

        而最关键的是,这是一种管理思路的根本改变,这更符合现代社会管理的理念,即问责不是目的,切实解决问题才是终极目标。因此,对于西安这档问政节目,当然应当给予点赞和鼓励,但这毕竟还是一档节目,而城市的发展与管理,最终靠的是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的创新,而对于这一切理念的形成,单方面的问责问政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难以起到根本意义上的替代作用。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新锐观点、理性思考、热点冷评。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