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元宵灯会:缺少传统宫灯,只是塑料制品,是个巨大遗憾

而在这次故宫灯会上,一方面,游客也看到了大量的灯,但基本上都是塑料制品,没有多少手工制作的传统式宫灯。另一方面,游客也看到了许多炫丽的灯光,据报道,这些灯光都来自于现代化的数字控制,随时都可变换颜色,和光影的辐射形式,可谓是故宫版的灯光秀。

——故宫元宵灯会,美中不足:为何缺少手工制作的传统宫灯?

文/马进彪

2月19日,元宵节之夜,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夜场“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夜场参观门票根本抢不到,不到零点开售时间,官网就已经被挤瘫痪;刚开放预约,门票瞬间“秒光”。(新浪新闻2月20日)

故宫灯会让北京的元宵夜有了新的意味,因而人们有了更多“闹元宵”的去处和感知传统文化的机会。这次故宫灯会,去的游客较多,并不仅仅是北京人,外地的人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与其它城市的元宵夜活动一样,游客追求的是“仅此一处,别无分号”。

不管在任何地方,元宵灯会的内容与形式,都会取材于当地的传统文化,而对于北京故宫来说,它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宫廷文化。而在元宵之夜,人们不能不想到灯,人们想起故宫,最多想到的也是那里的宫灯。

可以说,在元宵夜,那里的灯,就是最传统的特色,而且自有了故宫以后,历朝历代那里的灯都是“仅此一处,别无分号”。这不但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读到民间的灯,如红楼梦这样的书,而且在故宫的展区也能看到当时品种繁多的宫灯。

而据记载,北京当时还存在着制作宫灯的专属门店,现在还有少数存在着。在历史上,北京的文盛斋有两个,都有较大的名气,但双方从事的行业却并不相同。一个是原址在前门外廊房头条的文盛斋,大约开业于清朝嘉庆年间,以经营各类彩灯而著名,后来迁到东琉璃厂。

另一个是清朝咸丰年间开业的乐器琴行,位于厂甸小沙土园北口西侧,后来迁到安定门大街,这就是文盛斋琴行。而现在,两家生意并不好,只是惨淡经营而已,但应当说,那就是宫灯文化在民间的延续。

而在这次故宫灯会上,一方面,游客也看到了大量的灯,但基本上都是塑料制品,没有多少手工制作的传统式宫灯。另一方面,游客也看到了许多炫丽的灯光,据报道,这些灯光都来自于现代化的数字控制,随时都可变换颜色,和光影的辐射形式,可谓是故宫版的灯光秀。

因此,细细品味之后,不管是大量的塑料灯,还是数控化的光影变幻,都会给人曾似相识的感觉,在很多地方都见以过类似的灯与光的形式,而其中,却找不到各式传统宫灯的影子。

虽然身在故宫,却没有看到多少传统的元宵宫灯,看到的都是与其它地方并无本质差别的现代灯光,这大降低了宫庭文化的含金量,不得不说,这是个巨大的遗憾。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新锐观点、理性思考、热点冷评。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