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游记》人物命名和法宝名字玄机 ——《西游记》中佛性禅心的名字,领悟佛的一种境界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赋予一号主解孙悟空这个名字,与好名相配的是孙悟空的六大法宝(如意金箍棒、三根救命毫毛、凤翅紫金冠、瞌睡虫、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筋斗云、七十二变和火眼金睛看家本领。西游记中很多神仙都有法宝,有的法宝是天生的,有的法宝是后天炼的。很多妖怪也有法宝,往往是用自己身体一部分炼的。比如蝎子精的尾刺,连如来都怕;黄风怪的黄沙,一吹起来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差点吹瞎了。本文揭示了《西游记》上至如来佛祖,下至盘丝洞七女妖等主要人物名字与之相应法宝、本领之间的玄机。

一、《西游记》出场人物、法宝概述

吴承恩的祖辈都是读书人。髙祖吴鼎,曾祖吴铭,祖父吴贞, 父亲吴锐,世代“家穷孤,失谱牒”,吴锐年过四十才得子,取名“承恩”,字汝忠。为何这样起名呢? 一是这名和字跟皇帝有关系。“承恩”,承皇恩也;“汝忠”,效忠皇帝也。这反映了吴锐希望孩子 读书上进,跻身仕途,光宗耀祖的愿望。二是吴锐预感此子将来有出息,能读书有成而承恩。吴承恩幼慧,《花草新编序》说他“生有 异质,甫周岁末行肘,从壁间以粉土为画,无不肖物。而邻父老命 其画鵝,画一飞者,邻父老曰:‘鹅安能飞?’汝忠仰天而笑,盖指天。鹅云。邻父老吐舌异之,谓汝忠幼敏,不师而能也”。三是“承恩” 二字不陌生,在古代诗词、曲中皆可见。尽管吴锐盼子读书做官,光耀门庭,可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 吴承恩虽有超群才能,终未被委以重任,直到60多岁,才出任3年 县丞。吴承恩只有一独子,叫吴凤毛,“凤”本应是神鸟,青云直上,可惜吴凤毛未及成婚即夭折。吴承恩“贫老乏嗣”,“绝世无继”,留给后世的,是他作为小说家的赫赫名声和“曲折地表现了对封建秩 序的反抗精神”的杰作《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按一般文学史常识,以书名“西游记”所标,表现“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理应是一部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从“取经求法”的佛教题材上看,《西游记》则更有理由是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然而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却偏偏是一部恣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这一“反差”中隐含着《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名为《西游记》的着作主要有三部:其一为元道士丘处机(全真七子之一)的地理着作《西游记》;其二为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其三为“华阳洞天主人”(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或李春芳)的小说《西游记》。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西游记》源于如下史实:唐代佛学大师玄奘(俗名“唐僧”),为了剔除佛经的谬误,弄清佛教的根本,决定到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去取经,贞观元年(627年)唐僧离开长安(今西安)西行,经兰州,到凉州(今甘肃武威),然后西奔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进入了400公里荒漠。 他曾迷失方向,渴昏倒地,在被夜半凉风吹醒后,找到水源,又继续前行。他抱定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决心,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历时18载,行程2500公里,亲历110个国家,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典回到祖国,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唐太宗李世民还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亲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3月初,他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10余万字的《大唐西域记》。书中介绍了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料等等。从《大唐西域记》、到两《唐书》、《高僧传》等历代史书均有记载,其远行五万里,穿越百余国,苦度十七年,所历艰险“百千难以备叙”。后门徒慧立、彦琮编撰《大唐大慈恩志三藏法师传》,为神化唐僧,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法师传》记载玄奘取经史实最为详尽,梁启超曾在《支那内学院校本玄奘传书后》称赞其“古今所有名人传谱中,价值应推第一”,胡适则明确称其为“《中国》传记中第一部大书”(《〈西游记〉考证》),它的神话性描写,极大地强化了玄奘取经的“神话化”方向。其他各类野史、笔记也多有神话故事。如刘肃《大唐新语》“摩顶松”神话被完整移植至《西游记》:玄奘法师往西域取经,手摩灵岩寺松枝曰:“吾西去求佛,如可西长。吾归,即向东。”既去,其枝年年西指。一夕忽东方,弟子曰:“教主归矣。”果还。至今谓之摩顶松。这些神奇性故事或直接进入《西游记》,或对《西游记》产生影响,从而催生《西游记》向神话小说发展。对此现象,胡适《〈西游记〉考证》称为“西游”故事的“神话化”;由于这种“神话化”开始在玄奘大师身前和去世不久,并且所产神话十分丰富,蔓延广泛,这种现象是极其少见的,故胡适又惊叹:“神话化之速。”明小说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神、佛、魔三者齐集,作品的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完全纳入了神话小说的轨道,写成《西游记》。在民间,“西游”故事世代流传,滚动累积,直至沉淀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小说巨著《西游记》。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胡适曾说“《西游记》有为国为民那片仁心,绝没有道家一点丹心。”

1、《西游记》花名册(全名见附件)

取经五众

唐 僧:江 流 唐三藏 陈玄奘 金蝉子 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孙行者 美猴王 齐天大圣 斗战胜佛

猪悟能:猪刚鬣 猪八戒 天蓬元帅 净坛使者

沙悟净:沙 僧 沙和尚 卷帘大将 金身罗汉

小白龙:白 马 八部天龙马

佛教神仙

如来佛祖/释迦如来 观音菩萨/观世音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阿难 伽叶 金蝉子 灵吉菩萨 东来佛祖/弥勒佛 毗蓝婆菩萨 巨灵神 木咤/木叉 地藏王菩萨 十八罗汉 斗战胜佛 净坛使者 八部天龙 道教神仙 哪吒三太子 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 李靖/托塔李天王 玉皇大帝 西王母/王母娘娘 二十八宿 二郎神(杨戬) 菩提祖师 寿星 镇元大仙 阎王 昴日星官 嫦娥 千里眼 顺风耳 四海龙王(东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海龙王) 三清 四大天王 土地爷 赤脚大仙 揭谛 九曜星 大力鬼王 六丁六甲 城隍 福星 禄星 东华帝君 日游神 风婆 推云童子 布雾郎君 雷公 电母 火德星君 水德星君

2、《西游记》人物姓名密码?名字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本饱含深意的书, 人物名字也会给我们许多启迪, 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用意, 探寻书本背后隐藏的深意。《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在我国的小说史上有重大意义。给小说里的人物起名字,有着独特的艺术性,是很值得研究的一门学问。在西游记中,有非常多的仙佛妖怪,这些仙佛妖怪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其特别的含义。在这些名字中,不乏一些奇葩名字,比如奔波儿灞、灞波儿奔、有来有去等,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一条是鲇鱼怪,一条是黑鱼精,是奉碧波潭老龙王的命令负责巡塔,后来被孙悟空擒住,将下唇割掉后放生报信。根据学者考究,在唐代的时候藏地被称为吐蕃,藏人将吐蕃称为“bod”,将本地的居民称呼为“bod-pa”。这两只鱼精的名称来源于藏语“bon-po-pa”的音译。因此,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的名字就是吴承恩直接根据音译而来的。有来有去是观音坐骑金毛犼的得力手下。有来有去的工作就是每年为金毛犼去朱紫国抓宫女,虽然做着这样的事情,但有来有往是个有良心的小妖,对金毛犼的行径非常不满。这个名字的寓意是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事情都是有来有往的,正好诠释了金毛犼这一难。在西游记中还有很多奇葩的名字,例如伶俐虫、小钻风、巴山虎、精细鬼、倚海龙、刁钻古怪、古怪刁钻等等,这些名字其实都是在传递吴承恩在相对应的磨难中想要传达的理念。每一个名字,都寄托了吴承恩的情感。整个《西游记》表面上看是唐僧一行西天取经, 但是实际上看来是下层和上层的对抗, 那些妖怪未必就不如神仙, 或者有些妖怪比神仙还要强, 但却因为出身、资历等种种原因屈居人下。《西游记》中妖怪除个别的, 大都实力强横, 悟空几次三番请救兵才能降住他们。那些从上界私逃的妖, 包括像猪八戒和沙僧这样由人修行成仙在被贬的, 可以看出并不是天生天养的神。对于《西游记》中的世界, 人兽禽可以说是最底层的, 仙佛就是上层。人物名字起的好,可以突显人物的风格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物个性的理解,更可以增强我们对人物的记忆。《西游记》中的人物名字就很有特色,有的名字是佛教术语,有的名字寓意深刻,有的名字反映了作者的意愿,有的名字体现了百姓的爱憎喜怒,小说对于人物的名字选取有很多特殊的意义,姓名研究在分析主要人物和主要配角的名字基础上, 深入解读《西游记》文本的深刻内涵。

3、《西游记》里面每个神仙都有着自己的成名法宝。法宝是意为佛教心法、规则、智慧和修行解脱法门,道教意为长生法门。宝,佛教意为智慧的结晶,道教意为诀窍。后来,演变成了神话传说中能降妖伏魔的宝贝。佛教语。指教义和教典。是构成佛教的佛、法、僧三宝之一。“法”指引导众生如实了知事物的本质,解脱生死烦恼的佛法、教法。佛法无垢清净、希有难得、不可思议,故称为法宝。《曾一阿含经》说佛“三阿僧祗集法宝”,即佛经过三个大劫才证知此“法”。释迦牟尼成道后,经大梵天王劝请,才前往鹿野苑为五位苦行侍者说“苦、集、灭、道”,三转法轮,这就是最初的“法宝”。佛为人乘说“五戒”,为天乘说“十善”,为声闻乘说“四谛”,为独觉乘说“十二因缘”,为菩萨乘说“六度”。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便说“八万四千法门”,正如《维摩诘经·佛国品》所说,佛“集众法宝,如海导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佛的教法都保存在经过数次集结的经、律、论“三藏”中。因此,佛经也称法宝。如唐·张说《龙兴寺碑》:“法宝如山、普闻狮子之吼。”谓佛教的三藏卷轶浩繁,犹如蕴藏无数财富的宝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语录被称为《法宝坛经》,也是此意。此外,僧人的用物如衣钵、锡杖之类,亦称法宝。道教常见法宝有三清铃、拷鬼棒、令旗、天蓬尺、法剑等。俗语中,法宝一词运用广泛。在神话小说中,称降妖伏魔的宝物为法宝。如清·李渔《蜃中楼·试术》:“蒙玉皇授我三件法宝,一来成就好事,二来降服火龙。”亦指珍宝,宝贝。如清·曹寅《题铜宫秋色图》:“《富春山图》、《待渡图》、《洛神女》、《孝经图》,皆前代法宝。《西游记》里法宝层出不穷,一提法宝名字就一定能联想到这个神仙,这里的神仙不仅包括天上的神仙,还有灵山以及三界之中的各类散修,包括镇元子大仙,还有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遇到的各类大妖怪,也是如此!有的法宝是天生的,有的法宝是后天炼的。很多妖怪也有法宝,往往是用自己身体一部分炼的。比如比如孙悟空的法宝就是金箍棒,说到九齿钉耙就会想起猪八戒,哪吒的法宝是乾坤圈和混天绫,托塔李天王就不用说了,太上老君是金刚琢,观音菩萨是净瓶杨柳,还有芭蕉扇就会想到铁扇公主,紫金红葫芦就会想到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虽然他们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童子)。蝎子精的尾刺,连如来都怕;黄风怪的黄沙,一吹起来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差点吹瞎了。

二、揭秘《西游记》人物命名和法宝名字玄机

1、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如”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意指循真如之道来,而成圆满正觉。释迦牟尼常用以自称。 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如来”的“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如来佛祖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如来的意思就是: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召请。” 清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十方三世全部诸佛,因为应化不一样,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毗卢遮那佛”,取相言“卢舍那佛”,取行言“释迦牟尼佛”,取愿言“阿閦佛”、“药师佛”等,佛佛各异。然而诸佛具足全部智能、德行,无有不一样,诚所谓“佛佛道同”,故有十种尊号,为诸佛的通号,称为“如来十号”或“十种通号”。出自《佛说十号经》,历代祖师所阐述,皆依此经义。

(1)如来:指佛陀乘照实之道而来,即谓“如来”;也可译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槃。“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动;“来”是指佛陀的应化身,此“身”为救度众生“应化”而来。“如”是静态的,“来”是动态的,成佛往后本是动态不分、法应不贰的,如《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历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因而,“如来”是说佛陀在如如不动的法身中,因悲悯救度众生,应化而来,故曰“如来”。

(2)应正等觉: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一切有福报的众生,有因缘得遇佛,经佛现身开示而大彻大悟成正等正觉。

(3)明行足:即三明、五行悉皆满意具足。三明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五行为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证得三明则“慧具足”,修持五行为“福具足”,佛陀福慧双运,故号“明行足”。明行足又称明行圆满,什么叫明行圆满?不是智慧通达、神通具足所能形容,要透明像琉璃一样,十方三世无所不知,天上人间无所不晓,一切修行、一切法门、邪门歪道、外道、魔道、正道,无所不知,叫明行圆满。

(4)善逝:即妙往的意思。佛陀乃证悟无上菩提的觉者,现已跨过存亡对待。佛陀“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佛陀妙出人世,以全部智为大车,行八正路而入于涅槃妙境,不再退没于存亡苦海,过去的不留痕迹;来了你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去了你也不知道它去到哪里。“如来”和“善逝”,是一副很好的对子,来不知其从来,谓之如来;去不知其所去,谓之善逝。

(5)世间解:佛陀具足顿悟世界底细的智能,包括知道诸法总相是空的“全部智”、知道诸法别相是缘生而有的“道种智”,以及知道空有不贰、性相一如的“全部种智”。因为佛陀能完全了知人世、出人世的全部实相,故名“人世解”。解脱了一切世间,不受世间、出世间任何束缚。

(6)无上士:佛陀的智能、禅定、戒行等全部智德满意,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者,所以有谓:诸法中,涅槃无上;诸果中,正觉无上;全部众生中,佛陀空前绝后,故号“无上士”。

(7)调御丈夫:佛陀大慈大智,能以各种便利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槃正路,正如驯马师长于调御马性,故名“调御丈夫”。他是能够调伏一切众生的大丈夫,他更是能调伏自己的大丈夫。

(8)天人师:佛陀为人、天的导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众生果能依教奉行,不舍道法,即能摆脱烦恼,故号“天人师”。天人师他不只是人中之师,也是天中之师,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天人之师。

(9)佛:即自觉、觉他、觉行满意、大彻大悟而又帮助别人开悟的圣者。

(10)薄伽梵薄伽梵是意译,英文叫Bhagaran,中译为世尊。具有以上十种名号者,即名“世尊”。世尊,富含悠闲、炽盛、端严、称谓、高贵、吉利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人世最高贵的人。任何人成了佛的时候,都有十个名号,譬如佛、世尊、如来、善逝、无上士,等等,都是他的名号之一。“如来”是个通称,任何一个成了佛都称如来。

佛祖如来法力无边,身上的八件法器有散盖(宝伞)、金鱼、吉祥瓶(宝瓶)、妙莲、右旋白螺、金刚结、胜幢、金1653 轮。简称伞、鱼、瓶、莲、螺、结、幢、轮。伞寓意佛之净德覆盖一切,金刚界为白盖,胎藏界为赤盖,佛教界将以白红色绢制就之张开伞盖仪仗及供器。鱼因佛教有阿弥陀佛化身为鱼救济众传说,被信徒视为吉祥之物。瓶在佛经中译为军持,是华瓶等物总称,被尊为佛具或法具,《观无量寿经》载:“有一宝瓶,盛诸光明”,密宗则将盛放灌顶誓水之瓶器称宝瓶。瓶多以赤铜制就,内盛香料,珍珠,金银等宝物,瓶颈扎结彩绳。花也称妙莲,乃佛教主要象征。尤以青莲枝叶修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眼目之相,被佛教比喻为“佛眼”。螺又叫右旋白螺或宝螺,指以银镶嵌之大海螺,佛教比喻佛之说法广极大众,螺声勇猛,即表明大法勇猛,暗喻说法降魔。密宗尤其推崇此物,视为重要法器。结俗称百结,盘肠等,其呈钱结状,无头无尾,佛教以此结无穷无尽,比喻佛之说法。密宗,信徒以接受金刚结象征接受佛法。幢也叫宝幢,金幢,是佛教用以悬挂之长形筒形装饰品,以黄色锦缎等丝织品制就,用金装饰幢及幢竿者称金幢。用宝珠等饰物者称宝幢。轮指金刚轮,金刚轮为佛教转轮圣王七宝之一,分金,银,铜,铁四等,因而依次产生金轮王至铁轮王四种等级。寓意有二:一喻佛法可摧破众生烦恼邪恶,有如转轮圣王转动宝轮能摧毁山岳一般,二喻佛之说法有如车轮辗转不停。在藏传佛教中,八辐轮,八瓣莲花与八吉祥征象征天,地,人三界,即天有八辐轮,地有八瓣莲花,人世有八吉祥征,寓意吉祥幸福。喷焰宝珠则为财运昌隆的象征。如来最为广为人知的本领是法天象地,孙悟空十万八千里都翻不出如来的手和六字真言符。如来佛祖对孙悟空说: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了丈六金身。孙悟空翻一个跟头,筋斗云飘了十万八千里又重新回到了如来的手上。最后如来五指化作的五行山。这道符咒上面只写了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可别小看了这六个字,这可是佛家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咒,源于梵文。根据佛教的解释,这六个字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据说这六字真言还可以封闭六道轮回之门,甚至去除无始以来的业障。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作品《如来佛祖》

 

2、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西游记》中的神话角色之一,住在南海的紫竹林中修行,为佛门一派的主要人物,赐给唐僧紧箍咒约束孙悟空,还曾赠于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角色原型为佛教同名的佛仙。观音为佛教八大菩萨之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所著称的善良菩萨,有法宝——紫金铃(由太上老君炼制)、玉净瓶、杨柳枝、鱼篮。座下有神兽坐骑之“金毛犼”(曾下凡为妖王自封赛太岁),护法弟子是惠岸行者之“木叉”;侍者是东海龙女,与善财童子之“红孩儿”。守山大神之“黑熊精”。莲花池中养有一条金鱼,曾下凡成精自封“灵感大王”。曾帮助唐僧师徒解决很多麻烦,度化指点四者取经成功。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观音信仰不仅贯穿整个中国佛教历史,更是形成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观音的信仰,”在遇到苦难灾厄的时候,许多人会第一个想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甚至不自主的就念一句“观音菩萨保佑”。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观世bai音菩萨、观自在du菩萨、光世音菩萨等zhi,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dao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观音菩萨的法号全称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共19个字。“千手bai观音”又称千手千眼du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zhi四大菩萨之一。千手观dao音是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千手观音菩萨生日圣诞这一天天津人一般都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些水晶手链或翡翠观音像来祈求平安。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千手观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根据《陀罗尼经》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

观音菩萨超脱了六道,是十地菩萨,拥有的是大神通(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观音菩萨手里拿的那个瓶子叫玉净瓶,水是仙脂露,草是杨柳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净瓶的寓意:因为净瓶,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也就是说净瓶是用来盛水的,必须盛净水,观音菩萨施展法术只滴了一滴圣水, 救活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而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脱之道。杨柳枝的寓意:观音菩萨三十三身,其中有一身是杨柳观音,又称药王观音。她左手结无畏印,右手拿杨柳枝。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作品《千手观音》

 

3、唐僧。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的寓意为:玄为阳,奘为庄,本义为装,为伪人。为天人一阴临凡,一阴一阳谓之道。“五千四十八黄道,正合一部大藏经。”五千四十八乃天地静极而动,贞下起元之真经。以象喻之,五千四十八日为十四年。西天取经的主使者和领头人。唐僧的出身就很好,唐僧改陈姓为唐姓,母亲是宰相的千金,父亲是当朝状元郎,自己又当上了大唐最大的僧官——天下大阐都僧纲。而小说则主要依据各种传说和想象虚构,与历史上的唐僧相去甚远。小说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金蝉子,投胎转世,做了状元陈光蕊之子,因父母遇难,自幼出家,法名玄奘。取经初始时由唐太宗赐号三藏法师,故亦称“唐三藏。其人不懂人情世故,一心慈悲为怀,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西天取经途中,历经种种遭遇,终于修成正果,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僧法号玄奘,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公元612年,在一次全国性考试来选择27名剃度的僧人中,陈袆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年27名僧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法号——玄奘。玄奘其实是唐僧的法号,这是他当上高僧以后的法号,可以称呼他陈玄奘也可以叫唐玄奘!而史书中也是有玄奘法师的,西游记也是套在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真实的玄奘法师历经万难西到印度取经,最后取得真经,也把佛教更彻底的带进了中国,是一个伟大的佛学家!包括陈祎这个名字也是史书中有记载的,所以唐僧还有唐玄奘的称呼!

唐僧原名叫陈祎,这是随他父亲的姓,没有什么问题,之所以后来都叫他唐僧,唐就是国家的名字,毕竟他是国家养大,又是高僧,冠上唐字显得高大上!在寺庙时他有一个名字叫江流儿,这也是大圣归来动画片里面采用的名字,算是个小名吧!。唐僧婴儿的时候,母亲因担心贼臣刘洪加害,一天,乘刘洪因公事外出,将其抱出衙门,用纬带缚在一片木版上,放置江中,任其漂流。后木板被金山寺长老发明和尚救起,取乳名江流,十八岁后取法门玄奘。贞观十三年,玄奘受唐太宗李世民委托,上西天拜佛取经。唐王十分感谢玄奘忠贤,便与玄奘拜为兄弟,口口声声称“御弟圣僧”。唐太宗在为玄奘送行的时候,问道:“御弟雅号怎么称呼?”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有号。”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有皇帝哥哥为其取名,唐僧欣然接受。另外唐僧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的转世,又叫金蝉长老,转世为唐僧以后,寓意金蝉脱壳的意思,所以是未来佛教比较重要的人物!金蝉子的肉也是有奇效,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他也成就了佛教,实现了十世转世,最终修成正佛,也算功德圆满了!

唐三藏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为啥叫三藏?藏在梵文中是指盛放物品的箩筐,暗指包罗万象,无所不知的意思,在佛教中也是佛经的总称!那么三藏是什么意思呢?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二、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三、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 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古时,对通晓“三藏”真经的僧人,尊称为“三藏法师”或“三藏”。 因为他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三藏法师”。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唐玄奘就是因为精通三藏所以被称为唐三藏。

唐三藏(三丈)被佛祖发来封为旃檀功德佛。旃檀功德佛(zhān tán gōng dé),是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所载的三十五佛之一。为《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所列。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最后如来佛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早在唐代的时候,楚州地区有个文东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认为,旃檀佛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 旃檀,香木名,古有旃檀树,用来做佛像。 佛不是封官职,而是一种授记。 授记,就是佛以无碍天眼,遥见无量劫的未来,得知某弟子应在某某世界,化度若干众生,成佛时名号是某某佛,住世多久时间。然后给面前的弟子授记,你将来过多少劫在什么世界成佛叫什么住世多久,等等。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后分别被封为什么?为何唐僧和孙悟空成佛,这和法名就何关联?唐三藏(三丈)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悟能封为净坛使者菩萨;沙悟净被封为八宝金身罗汉。

“悟”可分‘渐悟与顿悟’ “悟”并非是看破红尘,而是感悟人生真谛。刘勰在《灭惑论》中说:“佛之至也,则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慧业始于观禅,故精妙而泥洹可冀”。“泥洹”就是“涅槃”。又说:“大乘圆极,穷理尽妙。故明二谛以遣有,辨三空以标无,四等弘其胜心,六度振其苦业”。“拨恶以四禅为始,进慧以十地为阶”。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的五十二个阶段中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为“十地”。其中第四地叫“焰慧地”,指智光炽盛,生无生尹忍;第九地叫“善慧地”,即以善巧的慧观而入无生忍之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踏实的走好每一步,方可领会何为“悟”。这也许就是如来不杀孙悟空的根本原因。让他在五指山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跟随他去西行磨练,在与妖魔的战斗中体味人生百态,领悟人生真谛。 “悟空”、“悟能”、“悟净”,各自有着深刻的佛教寓意,三者结合起来,既有佛性之体,又有佛性之用,又有佛性之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佛学思想体系,这也是《西游记》中佛教内容的总纲。《西游记》中“悟空”、“悟能”、 “悟净”的含义归纳地说:“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空,进行“空”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名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和“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人的愚味无知和贪欲。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悟空”就是“悟道”,“悟道”就是“悟空”,“空”就是“道”,“道”即是“空”。“悟”有着感悟、领悟、觉悟的含义,其中本身就代表着修炼、修心的意义。“悟”是一个过程,而“空”则指的是一种结果,通过多年的修炼、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要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当达到“无我”的状态之时,他做任何的事情就不会再被自己的性格所左右,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不会被自己的脾气所左右,不会为自己的得失所左右,不会被别人的言语而左右,不会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这时也就是他真正修成正果之时,此时的他真正有了“道”,而这种道是一种无我之道,就像《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无法说的明白的,能说清楚的道不是大道!当然,开始的孙悟空是不具备这样的“道”的,脾气暴躁、经不得别人的言语等等,但到最后这一切就看的淡了,如来佛封他为“佛”,他也只不过拱手说了句“谢谢”,经过14年的磨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他感“悟”到了“空”的真谛!皈依是入佛道之门,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过程。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吴承恩非要写五个人呢,在历史的文献中,也并没有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存在啊,为什么,吴承恩会设定这些角色,不知道大家听过一句话没有,吴承恩笔下没有无用之人,也就是说,他设定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其用意的,吴承恩是按照五行变化来写的五人组的,在中国古代,道家可是有着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说,吴承恩就是用着五行变化来拟定了这五个人的存在。首先,孙悟空在小说中,是代表五行中的金,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的出来,比如,一身金灿灿的毛,还画着金色的眼影,拿着金箍棒,在小说中,孙悟空还被称为金公。猪八戒是木,沙和尚是土,这在文中都有提及,以木母和土母来指出这二人的属性,至于唐三藏和白龙马,在文中到没有专门给出二人的属性,但是小编认为非常的可信的是唐三藏为水,白龙马为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三藏的原名是什么,江流儿,那不就是从水出发的,所以说,唐三藏为水,白龙马为火。师徒关联。唐僧的三个徒弟的大名都不是唐僧起的, 但这三个名字又和唐僧的名字有关联。唐僧又名唐三藏。佛教中三藏分为: 经藏、律藏、论藏, 西天如来也说: “ 有法一藏, 谈天; 有论一藏, 说地;有经一藏, 度鬼。” 而在佛教中, 空、能、净是精进的三种境界,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 心经’, 阿难迎叶给他们的经卷也是无字真经,第二次才拿到有字经卷, 返程途中又有第八十一难, 经卷损毁,三藏懊悔道: “ 是我们怠慢了, 不曾看顾得! ” 行者笑道: “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 这经原是全全的, 今沾破了, 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 岂人力所能与耶! ” 可见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这些经卷既是无上的宝藏也是师徒一行一路艰险才得到,对于师徒一行来说, 最大的收获反倒是一路的磨炼, 取到的是“ 心经’。也因此, 空、能、净三种境界是作者想表达的修行的圆满境界。同时, 《西游记》也用五行对应师徒五人原文中明确的有金公, 木母, 刀圭。二十二回, 木吁收服沙僧曾有一首诗“ 五行匹配合天真, 认得从前旧主。炼己立基为妙用, 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 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以此看来, 孙悟空对应金, 猪八戒对应木,沙和尚对应土, 唐僧对应火, 小白龙对应水。从五行相克上来看,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也正对应师徒关系。同时五行又与五脏相关联。心属火, 在古代人眼中, 心是支配身体的中枢,也是思想产生的地方。唐僧的火属性对应心, 是取经队伍中的核心和首脑。但是《西游记》中多次提到心猿, 以此看来属金的孙悟空也代表心, 从这一点上看来, 孙悟空是唐僧的心, 二位一体。也就是原文中的“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所以五行对应也是师徒五人的一个特征。

西行取经路上艰险无比,唐僧什么法宝?《西游释厄传》第八回,观音奉如来法旨,带上五件宝贝,上长安城寻找取经人。五件宝贝分别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金、紧、禁三个箍儿。观音将袈裟、锡杖送给唐僧,用紧箍儿收服了孙悟空,其他两件后面观音用它禁箍儿收了熊罴怪、金箍儿收了红孩儿。锦襕袈裟——锦襕,五色具足,是五行归一之理;袈裟,本是模拟水田阡陌的形状缝制而成,表示“法衣之田”,即福田衣,指耕种心田,施与众生福、慧。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宝气。重重嵌就西番莲,灼灼悬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虽无全照原本体,也有生光八宝攒。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诗曰: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上头有:千般巧妙明珠坠,万样稀奇佛宝攒。上下龙须铺彩绮,兜罗四面锦沿边。体挂魍魉从此灭,身披魑魅入黄泉。托化天仙亲手制,不是真僧不敢穿。九环锡杖——九,纯阳之数;锡杖,是手中执持之宝杖,又名“智杖”、“德杖”,指彰显圣智、行功德本。原文:唐僧披了袈裟、持了锡杖,是信解受持之义。须知一切诸佛无量福智,本来我心一一具足。原文:“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金、紧、禁三箍——金,刚健之物,指坚固不坏、勇猛果毅之心;紧,是绵密、精进、不放逸之义;禁,指收摄妄心,安住于戒定,以致清净不燥。另外针对孙悟空,观音传唐僧紧箍咒,亦名定心真言。老母道:“东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三藏闻言,低头拜谢。那老母化一道金光,回东而去。三藏情知是观音菩萨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这就是悟空跟随唐僧以后,常受制于“定心真言”,这“定心真言”就是“紧箍咒”。六字真言,源于梵文ommanipadmehum组成,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咒语,也是一种发声法。“六字真言”又作“六字大明咒”,密宗教重要咒语,又称观世音菩萨心咒。梵语音译有“唵嘛呢叭吽”、“嗡嘛呢呗咪吽”、“唵么抳钵讷铭吽”、“唵摩尼钵头迷吽”等多种译法。意为“归命莲华上之宝珠”。

20201106210835144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作品《玄奘》

4、孙悟空。孙悟空名字的由来?《西游记》第一回里,须菩提祖师替新弟子花果山美猴王取法名叫孙悟空,孙当然是猢狲的狲的谐音,而悟空又有何依据呢?按《西游记》里的说法,须菩提祖师替新徒弟取的法名是基于如下理由的:“我门中有十二个字”,“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至于“空”呢?当然该是佛教常讲的那个“空”字了。它本是梵文的意译,音译作“舜若”,指事物之虚幻不实,或指理体之空寂明净。其佛学上的原理是:世界一切现象皆是因缘所生,刹那生灭,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实体,假而不实,故谓之“空”。悟“空”即悟此,就是要求绝去万物,无所拘执,达到“无我”境界,即所谓“身心俱无,即是佛道”。这当然也应视作为作者吴承恩所奉行的修养准则。

吴承恩替美猴王取此名,还受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唐代就实有两位名叫悟空的僧人,一个叫车悟空,另一位叫李悟空。前者是后魏拓拔氏的远裔。天宝十载(751年),他奉命出使西域,从三藏舍利越摩法师落发受戒,途遇种种怪异,至贞元五年(789年)方携经返回京师,前后历时38年。后者本系唐宪宗之子,穆宗的异母兄弟,后来出家,从南京大寂禅师,死后有碑有塔,苏轼有《北寺悟空禅师塔》诗以赞其人。

此外,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僧人慧立原著,彦悰笺补),玄奘在西天取经途中,也先后收过两个弟子:第一个是石槃陀,胡人,系玄奘只身逃出长安到达瓜州(治今甘肃安西东南)时收度的。石氏平时向往西方净土,此刻幸遇玄奘,便萌发去西天取经的宏愿。玄奘为其至诚所感,就替他授戒、买马,一同西行。那时,玄奘是唐朝要缉拿归案的外逃僧人,只好白天隐匿,夜间西行。三更时分,师徒二人偷渡了葫芦河(今安西双塔兔葫芦沟),在草地上休息。而玄奘对石槃陀亦有戒心,故装假寐,以察弟子。这时石槃陀深感西天路途险恶与渺茫,又念及家中妻儿老小,遂取消求法善缘,并生杀师恶心。他原以为玄奘已经入寐,便持刀走近身边。玄奘却警觉地坐起,用善言抚慰弟子,并答应他还俗回乡后,永不说出他是自己弟子,以免因自己犯科而累及徒儿。第二个弟子是玄奘到达南亚时收度的一个印度僧人,法名悟空。此人身强力壮,胆大心细,玄奘每遇劫难之时,都是他拼命营救的。

很显然,唐代两位名叫悟空的僧人以及唐玄奘自己的两个徒弟(其中之一也叫悟空)的事迹使吴承恩颇多感触,从而导致出他笔下唐僧的大徒弟也叫悟空。正如汪泛舟先生所识,在上述四位僧人身上,我们已经“窥见《西游记》中大圣人物身上的石胡僧(猢狲)槃陀与悟空僧人的成分和影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石槃陀强迫玄奘同意他还俗回乡的记载,《西游记》里亦有唐僧休逐大圣悟空回花果山的故事,等等。”

鲁迅认为孙悟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猴样水神,叫无支邪。胡适则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 乃是从印度进口的。”郑振铎说:”孙悟空的本身似是印度猴中之强哈奴曼。”《西游记》原文里记载猴王说自己无父母,所以无姓。祖师便说:“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孙悟空很是高兴,祖师又说:“我门中有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西游记》中,唐僧给大徒弟取名叫什么?当时要起名的时候,大徒弟说他有名字(就是菩提老祖给他起的,“孙悟空”)于是唐僧就给他起了个孙行者的僧名。孙悟空法名行者。古月为老阴,子系(繁体孙字)为少阳(男为阳),正好相对;按照传统的阴阳理论,阳可分为少阳、阳明和太阳三个发展阶段,孙(少阳)字正与阳明先生的名字对应。而阳明先生主要的思想就是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外乃是虚空,而对心外之物的认识就是通过人自我的体悟。由此细细辨来,吴承恩对使用孙悟空这个名字真可谓是处心积虑。再看后来唐僧收服孙悟空时的情景: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孙悟空算得上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了,孙悟空这名字也体现了作者吴承恩所奉行的修养准则,孙当然是猢狲的狲的谐音。至于“空”呢?本是梵文的意译,音译作“舜若”,指事物之虚幻不实,或指理体之空寂明净。悟“空”即悟此,就是要求绝去万物,无所拘执,达到“无我”境界,即所谓“身心俱无,即是佛道”。手持金箍棒,身穿虎皮裙,毛脸雷公嘴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我们多少人儿时候的梦。说起他的侠骨柔肠,他的敢作敢为,无不使众多读者心潮澎湃。要小编说,他一出生就透漏着他的不平凡。不平凡的身世,造就不平凡的人生。说起孙悟空的身世,一般都会说:“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只石猴。”而且《西游记》中第一回都说:“花果山有一块仙石,自开天辟地以来,受日月精华,仙石里孕育着一个仙胞,这个仙胞有一日崩裂,产出一个石卵,样子就像圆球一样大。”那么关于孙悟空的身世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原文中有诸多线索跟猴子的身世背景有关。《西游记》中的人物大都不止一个名字, 以孙悟空为例, 最开始时是石猴, 后有孙悟空、美猴王、齐天大圣、弼马温、行者、斗战胜佛等, 又如《西游记》中妖怪出场, 中有小妖介绍: 我家大王姓甚名谁字号等等。孙悟空的一生经历了从无名到有名, 有名到有号, 从有号到多号的过程。孙悟空一出场即为天生天养,无名无姓, 仅以石猴称之, 作者称孙悟空为那猴, 等到猴子称王才有了美猴王的称号。孙悟空出海寻长生不死之法, 拜在菩提祖师门下, 才是真正的有名有姓, 被赐名孙悟空。孙悟空的瑚刻、称号也是在这时才有的。自此, 孙悟空成为了有名—悟空, 有姓—孙, 有号—美猴王, 的猴子。孙悟空和孙行者都是佛教用语,都有一定的佛教含义。念经信佛讲究一个悟性,悟性有渐悟和顿悟两种,释迦牟尼就十分推崇顿

悟。信佛的人悟什么,就是一个字“空”。佛教全部理论可以用一个字加以概括,就是空字,四大皆空,五蕴俱空(色是物质,蕴是精神)。悟空就是要“顿开尘锁”、“了悟真如”,他在初得“悟空”之名时,撰者随即说道:“打破顽空须悟空”。这几个字见诸《西游记》首回末尾的结句。这一方面是说悟空必先“打破顽空”才能真正“悟空”,其悟空之名亦才能符实;而

由“顽”到“悟”,正是他专意为求正果而全力奋斗的过程。他在得道之前,曾笑世人都是名利之徒;却在得道之后,自己也着意争逐名利于天壤之间,“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休”,甚至妄想觊觎天位,而终于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可见他虽得长生之道,却依旧停在“顽空”的阶段;要使他能够“悟空”,非得弃道从佛,弃仕入佛不可。他加入唐僧取经团体的目的。便是在此。“使气倨傲成何济,好名争强总是空”。从他终于受封为“战斗胜佛”的结果看来,亦可推知他确已打破了“顽空”。什么是空,怎么样才能悟空?唐朝的禅宗五祖弘忍年高,欲选接班人,要求众僧写法偈,看谁的悟性好。门人都推崇他的大弟子神秀,可神秀不敢贸然作偈。只是夜间在墙壁上贴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僧都叫好,可是弘忍看了似乎不太满意,说他只是到了门前,还没入得门来,要他重作,神秀苦想数日,还是作不出新偈。一直干杂活的慧能徒弟,与神秀有不同的认识,请人代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世界本来就是四大皆空的,怎么会染上尘埃?弘忍看了非常满意,结果成为禅宗六祖。行者也是有含义的,佛教将周游四方,以行乞为生的僧人称呼为行者,因此,行者也就是和尚的意思。第二次天庭招安后,玉帝承认他齐天大圣的名号, 大圣才算是孙悟空一个固定的对外名号。“弼马温”:古人们在马厩中养猴子,这样能有效的趋避马瘟。猴子天性好动,每每当这些马松懈倦怠的时候,猴子就会去撩拨它们。这样就使马时刻保持忧患心理,并且还得到一定的训练。从而提高马队对血虫病的抵抗能力,所以猴子便有了“弼马温”之称。孙悟空不光是一只猴子, 也反映出作者的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孙悟空代表的是人性跳脱的一面, 经常被作者称为“ 心猿”。猿猴是最跳脱的生物, 与心性最为相合, 所以用心猿来形容孙悟空。文章中也多次以心猿作为章节回目来体现悟空的心动历程, 如: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等, 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宗教上对于心的修炼层次, 分别是放心—定心—修心。而被镇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正是一个磨炼心性的定心过程, 西天取经的一路也是对孙悟空性格的磨炼的修心过程。直到最后, 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成正果,得到斗战胜佛的尊称, 由自封齐天大圣到被封斗战胜佛。从猴到佛, 体现出的是对人格、人性的一种磨炼。孙悟空的原身就是一枚石头, 见风化为石猴正是从心所欲,变为心灵本初的模样, 西天取经的一路就是对这枚石头打磨的过程。初始的孙悟空行事可以说只凭本心, 他打上天宫号称“ 皇帝轮流做, 明年到我家。” 从他安心做弼马温看蟠桃园就可以看出, 在孙悟空说这句话时并没有常人的钩心斗角, 争权夺利的心思。他只是个随性的人。真可谓是心中无一物的空, 但是并不是空就可以, 还要悟。心中放空没有法度就成了无法无天。此外, 孙悟空还经常被称为“ 弼马温” , 弼马温是天庭一个养马的小官, 但是, 孙悟空养的并非凡马, 而是天马。有一句成语叫做“ 天马行空’ , 常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 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天马也就是意马, 孙悟空管马就是一个约束自身心性的过程, 但是他没管好马, 而是翻出天庭, 也表现出他对自我心性的一个放逐。从佛学上讲,“悟”又分为渐悟,和顿悟;渐悟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逐渐的都明白了。最后所有宇宙真相全都明白,大彻大悟。顿悟,是所有宇宙真相突然都明白了。像我们佛祖释迦牟尼佛,还有禅宗六祖慧能都是悟得道的。 “空”,佛学上有“五蕴皆空”一说,那么什么是“五蕴”呢“蕴”,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某一样具体物品的承受或感受。“五蕴”即:(1)、色蕴,我们识别一样东西,无非就是从它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而佛教将形状称为“相”,将颜色称为“色”,“色蕴”,可以理解成为一切外在的、可以用眼睛直观感受的东西。(2)、受蕴,就是色蕴的升级,因为除了视觉之外,我们还有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触觉(身)、感觉(意),也就是六根。“受蕴”,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的感受。 (3)、想蕴,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一种经验的表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思考。这种思考的结果无论对错,都会形成积累,并成为下次同样情况或环境下的判断依据。 (4)、行蕴,这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即我们在第一次遇到一件事后,会做出一些经验总结,但这些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这就需要下一次时间的验证。 (5)、识蕴,是指在经过思考和事件后得出正确的选择,得到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可靠的判断依据,也就是经验。 “五蕴皆空”指的是一种遥远的思想境界,它并不是说五蕴没有任何意义,而是已经将五蕴看得通透,已经不会再为五蕴纠结,完全可以忽视五蕴的存在,这就是五蕴皆空。与之后管理白龙马有异曲同工之妙。佛家有一句话“抛去三宝三摩地,斩去心猿便悟空”,这后半句的意思是把修行时的“心猿”斩去之后,修行就能更进一步到“悟空”的境界,这也是吴承恩写作《西游记》时给猴子命名悟空的原因。空,是佛教基本名相之一,在佛教的修证中有重要意义。玄奘《八识规矩颂》曰:“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界分身息苦轮。”“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范古农《八识规矩颂贯珠解》曰:“凡圣之途,系于迷误。迷者为妄,悟者解空。执妄为识,解空为智。若诸识于所缘境,能不起迷执,而观察我空法空之理,此即转识成智之功,超凡入圣之功也。”修道者须去除我法二执,悟彻空理,进而达到“空有不二”的境界,方能真正悟入佛法知见。因为空在佛教修证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西游记》给予“空”以极为重要的地位,有大量反映佛教般若性“空”的内容,也因此,《西游记》作者给唐僧的大徒弟取名为“悟空”。佛教的“空”在《西游记》中有很多表现:首先,我们看《西游记》作者对孙悟空师父的选择。历史记载释迦牟尼有十大弟子,各有专长,其中目犍连被誉为“神通第一”。孙悟空如果拜师的话,应该是目犍连,但作者却偏让须菩提做了他的师父。须菩提,也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解空第一”,《西游记》称须菩提为“大觉金仙”:“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作者对须菩提作了高度的评价。作者不选“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而选择“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做悟空的师父,并不是作者不知道目犍连其人,作品十二回就曾提到过目犍连,并且作品多次提到过“盂兰盆会”:“我有一宝盆,盆中俱设百样鲜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 “昼夜休离苦尽功,功完赶赴盂兰会。”作者明知目犍连其人但还是让须菩提做悟空的师父,它反映了作者对佛学般若性空思想的偏爱。那么是否可以想象,如来昔日“斩去”的心猿,如来斩出的这一丝神念在天地之间游荡,最终被女娲留下的神石所吸引,最终化作了石猴孙悟空?由此也可以想象,孙悟空其实就是如来的一丝神念所化。所谓的天地所生,这天就是如来,这地就是女娲,这样一来,猴子的背景岂不是大得异乎寻常?也难怪最终只是压了500年,而且各路神仙都让他三分。 “逍遥万亿年无计,一点神光永注空。”“悟得色空还本性,诚为佛度有缘人。”“三五年前归正宗,吃斋把素悟真空。”“自从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悟出空空真正果,炼成了了自逍遥。”“悟空”,就是对世间的的事都明白,六根清净,不论是身体任何器官所接受的感受还是对事情的判断以及经验的总结,都能看得通透。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赋予一号主解孙悟空这个名字,与好名相配的是孙悟空的六大法宝(如意金箍棒、三根救命毫毛、凤翅紫金冠、瞌睡虫、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定身术,避水诀,避火诀,分身术等),筋斗云、七十二变和火眼金睛、大品天仙决、法天象地、身外化身、元神出窍、火眼金睛、金刚之躯、三头六臂、担山赶月、换斗移星、翻江倒海、呼风唤雨、悬丝诊脉看家本领。法宝如意金箍棒据传,此棒原为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大禹治水,借走了神铁,定江河深浅,遗留于东海,取意“海河永固”,而后归东海龙王所有。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道成归山,至龙宫借宝,故得此神器,名曰“如意金箍棒”。 原文有诗赞: 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物各有主。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那厮每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摇五色霞光现。老孙得道取归山,无穷变化多经验。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降龙伏虎谨随身,天涯海角都游遍。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吒对敌难交战。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雷霆众将护灵霄,飞身打上通明殿。掌朝天使尽皆惊,护驾仙卿俱搅乱。举棒掀翻北斗宫,回首振开南极院。金阙天皇见棍凶,特请如来与我见。兵家胜负自如然,困苦灾危无可辨。整整挨排五百年,亏了南海菩萨劝。大唐有个出家僧,对天发下洪誓愿。枉死城中度鬼魂,灵山会上求经卷。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半空丢下振山川,胜如太岁新华剑。全凭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金箍棒后来成为孙悟空遇仙打仙、诛魔斩怪的必备武器,大闹天空一战成名,后被玉帝赐名“齐天大圣”,意为与天齐,与地同寿。筋斗云从菩提祖师习得,此人隐居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本领高强,无人能敌。先教会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后又倾心传授筋斗云运用之术。筋斗云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成为孙悟空发迹的最重要法术之一。孙悟空头上的“三根救命毫毛”是观音菩萨玉净瓶杨枝上的三片叶子,后来孙悟空也用这“三根毫毛”救过命。瞌睡虫是孙悟空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瞌睡虫是在给不方便直接打死的小妖,以及法术本领低微的清风明月用的。凤翅紫金冠,是南海龙王敖钦给的。嵌金定心帽,是东海龙王敖广给的。锁子黄金甲,是西海龙王敖闰给的。七十二变为孙悟空的本领。能变化各种动物、植物、物体等。如:老虎、大树、大山等。原著描述:原来行者有七十二般变化,若是变飞禽、走兽、花木、器皿、昆虫之类,却就连身子滚去了;但变人物,却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变不过来,果然一身黄毛,两块红股,一条尾巴;多了七十二条性命。原著描述: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七十二变指的就是通幽、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生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魂、招云、取日、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黄白、剑术、射覆、土行、星数、布阵、假形、喷化、指化、尸解、移景、招来、运去、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死、障服、导引、服食、开壁、跃聂、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用来挡天雷劈、阴火烧、赑风吹三灾。原著描述: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具有一双“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被放入老君炉内,炉火叫做“六丁神火”(不是三昧真火,三昧真火是红孩儿的。详见第17回)。孙悟空本来怕火,但是捻着辟火诀,所以尚能支撑,但是时间不长,情急之下,想到八卦炉定是按照八卦的,所以躲在巽位(巽,八卦即风),这里是八卦炉的风口,有风处无火,但是风搅来浓烟,把孙悟空的双眼熏红了,落了个”老害眼病“,称作”火眼金睛“,所以,孙悟空有个弱点,眼睛怕烟。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发挥神力引人注意是在第27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靠的就是火眼金睛。孙悟空火眼金睛三次均看出是白骨精所化。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作品《齐天大圣孙悟空》

5、猪八戒。猪八戒法号悟能。猪八戒《西游记》中的角色。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全称是“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又为金眉老君后身。生于周时,孔子称卞庄子。《西游记》中天庭玉皇大帝手下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下凡后,栖身云栈洞,自称“朱刚烈(猪刚鬣)”。猪刚鬣后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他会天罡三十六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猪刚鬣在高老庄被悟空降服,拜唐三藏为师。唐僧收了徒弟,就要为徒弟起个法名,猪刚鬣说:“师父,观音菩萨已经给我起了法名,叫猪悟能。”唐三藏听了很高兴,笑着说:“好!好!,你师兄叫做孙悟空,你叫猪悟能,其实是我们法门中的宗派。”猪悟能说:“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就断了五荤三厌,我在丈人家是持斋把素,更不动荤;今天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忙说:“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素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从此悟能又叫做猪八戒。所谓法名,就是指佛教的名字,它是区别俗家名字的称呼。猪八戒的八戒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佛教的八戒斋,“八戒”是佛教用语,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七戒坐卧高广大床(不眠坐华丽之床);八戒非时食(正午过后不食)。唐僧因这八戒, 给他起的别名是“ 八戒” 。不过猪八戒的八戒不是上面的意思,而是戒“五荤三厌”的意思。佛教将五种气味强烈有刺激性的蔬菜称五荤,即葱、蒜、韭、薤(也叫藠头)、兴渠(亦为葱蒜类),佛教是禁止食用的。三厌,则是道教禁食的三种动物,即天上飞的大雁,大雁是严格遵守一妻一夫制;地上跑的狗,狗绝对忠于主人的;水里游的黑鱼,黑鱼。猪八戒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懒惰的一面, 所以他虽名为八戒, 但是经常不守规矩, 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等回目中, 猪八戒经常犯色、贪等戒律。猪八戒本来是由人修炼成仙, 后来被玉帝封为天蓬元帅。直到犯了天条贬下界来, 投成猪胎。猪本身就是懒惰的代表, 猪八戒的身上又有很多代表贪欲和懒惰的毛病, 真是最好的对应。对于八戒来说, 取经一路也是对他心性的磨炼, 而他也确实得到成长。猪八戒是人性中欲望的代表, 取经一路对他的磨炼就是消除欲望。欲望的最直接表现就是贪。包括贪吃、贪色等。可是取经后期八戒心中懒惰的一部分己经被消磨掉了, 他也得到了成长。最后被奉为净坛使者。

猪八戒的法宝:上宝逊金钯:此钯为神冰铁锻炼,太上老君亲手打造。九齿玉垂牙,双环金坠叶,玉皇大帝册封猪八戒为天篷大元帅的时候,将此兵器赐予。原著有描述:举起烈焰并毫光,落下猛风飘瑞雪。天曹神将尽皆惊,地府阎罗心胆怯。造成九齿玉垂牙,铸就双环金坠叶。身妆六曜排五星,体按四时依八节。短长上下定乾坤,左右阴阳分日月。六爻神将按天条,八卦星辰依斗列。九齿钉耙同金箍棒一样,也是可大可小,变长变短,不用时,就缠在腰间。在玉华州时,三个小王子要看猪叔叔的兵器,他就从腰间抽出来。用完了,又随手插进去。可见,它还具有腰带的功能。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他有顺风耳,可以腾云驾雾,主要负责保护唐僧的安全。

6、沙僧。沙和尚法名悟净。悟“净”:净心、净语、净行、净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修行、实践、行履,就是“净”。“净”在佛教修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西游记》的作者给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取名为“悟净”。怎样才能“悟净”呢?《西游记》也给我们提供了答案。悟净就要执持戒律。佛教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沙僧,给人的感觉是憨态可掬,不多言,不多语,一切听从师傅师兄安排,给人以老实人的样子。他象征着愚痴无明,而且他在流沙河里是以杀生吃肉为业的,专吃过往行人,所以叫他悟净,要身心清净。沙僧, 本是卷帘大将, 犯了天条贬下界来。观音才给他取了沙悟净的名字, 后来唐僧又给他取了“ 和尚” 的名字, 一同西天取经。取经后的成正果为金身罗汉。悟“净”要管住自己的妄念,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净心”。《西游记》说:“一念才生动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但凭洗涤无尘垢,也用收拴有琢磨。扫退万缘归寂灭,荡除千怪莫蹉跎。管教跳出樊笼套,行满飞升上大罗。”张拙亦言:“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悟空刚开始踏上西天路时,管不住自己的妄念。悟空戴上金箍时,先是用手摘,然后用金箍棒撬,一看见肉生根了,竟然举棒要打唐僧:“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这是行者反抗师父所产生的妄心。《西游记》五十七、五十八两回,作品描写了真假行者的故事。真假悟空也是悟空的妄念———“二心”的表现。如来对身边的菩萨、罗汉、比丘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那个“轮铁棒”,打长老,宣称要“自己上西天,拜佛求经”的假行者,实际上是行者妄心的表现,这与前边悟空刚戴上金箍时“望长老就欲下手”一脉相承,是行者对师父反抗所产生的一念之差。悟净要自净其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怎样自净其意呢?就如《西游记》所说:“必须头头放下。”坏事放下,好事也要放下。为了取经,唐僧经常想家:“自恨江流命有愆,生时多少水灾缠。不知徒弟能来否,可得真经返故园?”“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为了取经,唐僧经常哭泣:“(孙悟空)伏在上面,听了一会,只听得三藏在里面嘤嘤的哭哩。”为了取经,唐僧僧经常做梦:“徒弟,我刚才伏在案上打盹,做了一个怪梦。”行者跳将起来道:“师父,想从梦中来。你未曾上山,先怕妖怪;又愁雷音路远,不能得到;思念长安,不知何日归程,所以心多梦多。似老孙一点真心,专要西方见佛,更无一个梦到我。”唐僧为了取经,想了多少家,做了多少梦,流了多少泪!这都是因为唐僧执着于取经带来的烦恼。悟净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西游记》三十六回,八戒作了一首批评唐僧的诗:“这月啊: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粘涎。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我说你取经还满三途业,摆尾摇头直上天!”“取经还满三途业”的含义,我们可从禅宗的临济宗开山祖师义玄对众说法的一段话来加以印证:“求佛求法,即是造地狱业。求菩萨,亦是造业。看经看教,亦是造业。佛与祖师,是无事人。”义玄这是从最高的觉悟境界中破除对佛法、对修行本身的执着。八戒的意思是师父不应执着于取经,更应单刀直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唐僧执着于取经,不重视“明心见性”的重要性,象未悟道的元安被临济批评一样,受到了八戒“摆尾摇头”的批评。悟“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达到了“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真空妙有,空有不二”的境界,就到了禅宗“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丝纱。不动身心而日应万缘,端拱无为而妙用恒沙”的境界,这就是禅宗“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日用是道”,就是云门禅师所说的“日日是好日”。在《西游记》中, 沙僧的表现是最少的, 也不常说话, 一直充当挑夫的角色, 但是沙僧是取经队伍中的不可缺少的调和的角色。唐僧和孙悟空有矛盾的时候, 猪八戒大多是煽风点火的, 沙僧却总是在中间说好话, 孙悟空和猪八戒有矛盾的时候, 沙僧也是和事佬。反倒是一路上降魔除怪并未怎么见沙僧出手, 一旦有妖怪出现, 悟空八戒上前厮打, 沙僧总是做看行李马匹, 照料师傅。偶尔有水下的妖怪出现, 他才显露身手。沙僧代表的是人性中愚钝的一面, 所以他总是木呐的, 看似可有可无。更像是一个替补队员,悟空八戒人手不够的时候凑数用的, 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沙僧的一面, 只有不断精进修行, 才能摒除人性中懦弱的一部分。取经后期, 沙僧也积极进取, 成为取经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悟“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达到了“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真空妙有,空有不二”的境界,就到了禅宗“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丝纱。不动身心而日应万缘,端拱无为而妙用恒沙”的境界,这就是禅宗“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日用是道”,就是云门禅师所说的“日日是好日”。《西游记》表现了丰富的佛教思想,有佛教历史、佛教人物、佛教义理、佛教宗派等等。作者在运用多种载体表达自己佛教思想的同时,就连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也没有放过。

沙僧的法宝降妖宝杖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如擀面杖样的乌油黑棒子,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全名降妖真宝杖,也称降妖宝杖,降妖杖。沙僧官拜卷帘大将军时由玉帝赐给,随身携带,大小如意,善能降妖。书中有云: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里边一条金趁心,外边万道珠丝。名称宝杖善降妖,永镇灵霄能伏怪。只因官拜大将军,玉皇赐我随身带。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也曾护驾宴蟠桃,也曾随朝居上界。值殿曾经众圣参,卷帘曾见诸仙拜。养成灵性一神兵,不是人间凡器械。自从遭贬下天门,任意纵横游海外。不当大胆自称夸,天下枪刀难比赛。沙僧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过流沙河时,沙僧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那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

7、四大菩萨。菩萨是地地道道的佛教用语,四位菩萨都是来源于佛教传说。他们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涵义,比如观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的代表,文殊菩萨是大智大贤的代表,普贤菩萨代表着行愿,而地藏菩萨代表着发愿。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出场比较多,法力似乎也更胜一筹。其实四位菩萨都是如来坐下的首席弟子,排名不分先后。而观音菩萨虽然是佛,但是道场却在民间,是位于南海的珞珈山,这也是他救世救难,掌管世间一切因果的原因。四大菩萨指的是: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简单的叫:文殊、普贤、地藏、观音。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又称曼殊室利菩萨、妙吉祥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座下青狮,寓威猛。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法身)的左胁侍。在显、密二宗皆具特殊地位,尤其在密宗,具五色、四臂,曾化现为黄教祖师宗喀巴。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是诸佛、菩萨的导师,甚至在某一世做过佛祖的老师。是第一大乘经《华严经》的发起和组织者,不二法门的倡导者。大行普贤菩萨: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曾发十种广大行愿,要为佛教弘法尽力,故名大行普贤。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座下六牙白象,寓谨审静重、愿行广大至功德圆满。又象征菩萨的六种神通。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菩萨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大愿地藏菩萨:常称地藏王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得名,又因菩萨“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最著者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故称“大愿”。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执净瓶、杨柳枝,坐骑金毛吼(山人考证为藏地金丝獒)、鳌鱼或赤足蹋莲花上。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唐代为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

法宝:地藏菩萨的法器多以持如意宝珠和锡杖为主。如意宝珠代表能满众生愿,能破众生之无明;锡杖譬喻可以震开地狱之门,救出沉溺业海里受报的众生。观音菩萨的法器多以杨柳和净瓶为主,杨柳取其柔顺,象征观音慈悲救苦众生之意,有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之说;净瓶代表甘露,意味佛法滋润大地,亦为众生消灾解难。文殊菩萨的法器多以莲花与宝剑为主,青莲花(花上通常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宝剑象征着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譬喻大智慧好象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普贤菩萨的法器多以莲花和如意为主,如意寓意着四如意:欲如意、念如意、精进如意、慧如意,莲花寓意着佛法出污泥而不染。

8、须菩提祖师。“菩提”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西游记》中的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但却要求悟空出师后不能提起师门保守自己的状况,为一个精通诸子百家的世外高人形象。须菩提是释加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他是《金刚经》的主角,整本《金刚经》都是以须菩提提问,佛祖答他的提问而成的。是被吴承恩顺手拿来传授孙悟空七十二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的。须菩提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斜月三星“都是“心”的字谜。菩提意为顿悟。因此,又有一说,孙悟空从本心的顿悟中学习,即以心为师。老祖假装生气,摆出迷局。原文写道:“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这是从《六祖坛经》中借鉴来的。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彻悟了佛理,五祖准备将衣钵传给他。传法的方式是:“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传法的具体情况是,“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关于这段传法,《六祖坛经》专门强调是,“三更受法,人尽不知。”

法宝:菩提祖师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原文:仙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他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这对悟空今后大闹天宫的,以至最后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菩提祖师绝非等闲之辈。

9、八大金刚。佛法中的“金刚”一词有二义:一是坚固、不可分离之义。如密宗“金刚乘”、“金刚持”之“金刚”,就是象征理识不离、阴阳不离、智慧方便不离等等。人身上有整个宇宙间的25种对立双合物,成双成对的阴阳。修密宗的就是根据事物本身阴阳不可分离的规律来修炼的,所以叫金刚乘。二是指一种坚不可摧、威力无比的武器——金刚杵。欲界三十三天天主因陀罗(俗称玉皇大帝)是欲界的天人,寿命也很长,神通也很大,他手里有一件武器叫金刚杵。《西游记》描述到: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唐僧正欲登台开讲,只听见空中传来一句“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说这话的就是八大金刚,说完就把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裹挟到了空中,经书都来不及放下。回到西天见了佛祖,才被最终成了正果。接引唐僧师徒四人的如来手下八大金刚叫奉请八金刚: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

法宝:金刚杵 (chǔ),梵名 Vajra 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梵林金刚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亦常携行,盖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苏婆呼童子经》中说,金刚杵大小有长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形状有独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人形杵、羯磨金刚、塔杵、宝杵等。 金刚杵杵的量度,据密部的典籍说:有”长八指者、长十指者、长十二指者、长十六指者”,其最长者”长二十指”。

10、五方揭谛。五方揭谛分别是金头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乃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揭谛 ,亦有叫做”揭帝”,读作jiē dì ,佛教语,去、去经历、去体验的意思,语出大乘佛教鼎盛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般若波罗蜜多咒,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西游记》中揭谛便是唐僧西行的主要护法神之一,比如八十一难就是揭谛数着的,文中曰:”蒙差揭谛皈依旨 谨记唐僧难数清。”五方揭谛分别是金头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乃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揭谛”的意为”去”。从痛苦中走向解脱,从无明中走向觉照。在”波罗僧揭谛”中,”僧”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僧伽,众生的全体。第九十九回,唐僧见到如来取得经卷后,五方揭谛与护教伽蓝等便“向观音菩萨启道:‘弟子等向蒙菩萨法旨,暗中保护圣僧,今日圣僧行满,菩萨缴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萨准缴法旨’”。菩萨准其缴旨后,又看了他们一路记录唐僧所遭灾难的簿子,发现只有“八十难,还少一难”,遂“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让唐僧“再生一难”,以合于佛教“九九归真”的八十一难之数。《西游记》文中曰:“蒙差揭谛皈依旨 谨记唐僧难数清。”由上文我们就知道佛法与道家相通之处。凡助取经人的天兵天降都被西天封神。五方揭谛明显表示五个方向。那世界上理论最完备的方向就是五行,这是五个互相变通的方向。

法宝:咒语”揭谛揭谛”的意思是”去呀,去呀”。”波罗揭谛”的意思是”走过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所以这个咒语的语气是很强的。去呀,去呀,走过所有的道路去彼岸啊。在”波罗僧揭谛”中,”僧”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僧伽,众生的全体。每个人都到彼岸去。”菩提”是内在的光明,是觉悟,或者觉醒。你观照着,这种实相观使你获得了解脱。”萨婆诃”是一种喜悦或兴奋的呼喊,就像”欢迎!”或”Hallelujah!”。”去呀,去呀,走过所有的道路,大家都到彼岸去啊,觉悟了 ,萨婆诃!”。

11、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全称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由此可知,玉帝相当于神仙中的政权最高统治者。关于玉皇大帝是否有法力,书中有明确记载,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时,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修炼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没有法力,没有法力,如何渡一千七百五十劫?而且玉帝还是天庭的统治者,所有神仙共尊,所以他不但有法力,而且还神通广大。

法宝:玉皇大帝是三界的主宰。法宝有封天印、昊天塔、破宇钟、九龙真气和丹书琥。封天印的作用是封印天地,扭转乾坤。许多大神,都是基于乾坤之下学道的,玉帝将乾坤一扭转,所有大神级的人物,功力将尽废。天地第一次仙魔大战时,封天印被使用过一次,之后玉帝就将它存于万丈冰泉之下。昊天塔。破宇钟能强行划破宇宙的平行空间,划分三界的结界。玉帝有九龙真气护体,这九龙并不是真正的龙,而是先天的九股气所化,九龙真气,除了能够抵挡万物,同时能规避所有法术。因此,就算法术在高强,对战玉帝,等于没法术。​丹书琥,这丹书琥玉帝曾经用过,传说在炎帝之乱时,玉帝用丹书琥,击败了成千上万的叛军。

12、王母娘娘:亦称为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又称: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称为”上圣 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 瑶池大圣西王金母 无上清灵元君 统御群仙大天尊”。”王母”一词,出自《山海经》的《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枕中书》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气炼精,生育万物,调和阴阳,光明日月,莫不由之。”。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西王母的形象出现很早,但初具神话形态的是竹简《穆天子传》: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愿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亓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西游记》:西王母种的蟠桃乃仙树仙根,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法宝:王母娘娘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这天,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相传,西王母的蟠桃园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细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传说凡间享用过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据《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送给汉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想在皇宫花园栽种。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种之不生。汉武帝还把吃过的桃核,一个个谨慎地收藏起来,一直传到明代。据明代《宛委余编》记载:元洪武时,元代所藏蟠桃核,长5寸,广4寸7分,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前”,十四字。

13、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有两个身份非常惊人,一是太上老君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二是玉皇大帝的使者。太白,金星,名二实一。太白即金星。亦名启明,长庚,明星。古时,以金星辰见于东方谓「启明」,夕位于西方曰「太白」。亦说:「东方有启明,西有长庚」。传说太白金星主杀伐,古代诗文中多以比喻兵戎。太白金星是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很大,现今人们对他的认识就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他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史记·天官书》记载:“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诗经》记载:“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长庚皆金星也。”《西游记》中,太白金星是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的神仙。玉皇大帝要发兵征讨孙悟空,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孙悟空再反时,太白金星又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后来,在唐僧西天取经遇到的第一次妖怪时,也是太白金星出手相助,帮助唐僧脱险。之后,太白金星还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

法宝:太白金星最擅长周旋。太白金星是西游记天庭对孙悟空最好的神仙,前后和孙悟空打交道近十次,既有明面帮忙,又有暗中相助,既帮过孙悟空,还帮过唐僧、猪八戒。孙悟空闯龙宫、闹地府被告上天庭,玉帝要派人镇压,太白金星及时站出来力主诏安,美其名曰玉帝“可念生化之慈恩”、收仙有道。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太白金星力主诏安,孙悟空又被封为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至此孙悟空得偿所愿,位列高位,并在此任上结实了无数英豪。

14、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上清、玉清、太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西游记原文:行者道:“这上面坐的是甚么菩萨?”八戒笑道:“三清也认不得,却认做甚么菩萨!”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相传其原形为老子(其实“三清”都是老子一人化出来的,道教以“一生二、二生三”的原理,把老子化为三清,在《封神演义》中予以体现)。老子原名李耳,春秋战国时期人,写有《道德经》传给了关尹子,关尹子传给了壶子,壶子传给了列子,列子传给了庄子,庄子写了《南华经》与《道德经》构成了道家学说的老庄思想。《史记》记载老子西出函关,“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作《老子化胡经》,或称“老子一气化三清”,形成三清崇拜,老子神话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由此演化为诸天、三岛、十洲、五岳、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组成的恢弘神奇的神话(神仙)世界。西汉时期的张道陵(道教尊称为张天师)以老、庄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后来的道教)。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被尊为三清之一。太上老君,曾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擅长炼制法宝兵器,炼制金丹,需要伺候玉皇大帝开丹元大会。第七回中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祖。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太上老君是西游世界独一无二的炼器大师。经过他八卦炉炼制而出的秘宝,无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比如猴哥手上的金箍棒,八戒挥舞的九齿钉耙也是老君八卦炉中炼制;至于青牛那金刚琢,更是吸尽天下兵器,堪称三界第一法宝。。

太上老君拥有法宝金刚镯、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幌金绳、芭蕉扇、七星剑等多件法宝,以金钢镯最为厉害,曾被坐骑青牛偷用下凡,在金兜洞多次斗败孙悟空、托塔天王、十八罗汉等神仙,最后老君用芭蕉扇收走了金钢镯,降伏了青牛精。一,紫金红葫芦;是太上老君在昆仑山一根仙藤上摘的(只有一个,后来孙悟空骗银角说是两个),葫芦口对人喊一声,被叫人答应的话就会被吸入葫芦里,可容纳上万人。羊脂玉净瓶;是太上老君装圣水的瓶子,作用和紫金红葫芦一样。芭蕉扇;是太上老君扇八卦炉的,扇的时候可以生出火焰。

晃金绳;太上老君嘞袍子的一根金丝带,一个松绳咒,一个紧绳咒。捆了自己人就念松绳咒。捆了别人就念紧绳咒。还曾锻造过定海神针(孙悟空的金箍棒)、九齿钉耙(现为猪八戒兵器)、紫金铃(已赠与观音菩萨)。

15、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尊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坊间传闻四大天王护世于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天。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护持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持剑,护持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持蛇或赤龙,护持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持伞,护持北俱芦洲。

法宝:南方增长天王,名魔礼青,职风,长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须如铜线。手持青锋宝剑,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风’,这风乃黑风,风内有万千戈矛。若人逢着此刃,四肢化为齑粉;若论火,空中金蛇缠绕。遍地一块黑烟,烟掩人目,烈焰烧人,并无遮挡。西方广目天王,名魔礼红,用一根枪,背上一面碧玉琵琶,上有四条弦,也按‘地、水、火、风’,拨动弦声,风火齐至。职调北方多闻天王,名魔礼海,手持混元珠伞,以伞之义谐“雨”; 职雨,伞上有祖母绿,祖母印,祖母碧,有夜明珠,碧尘珠,碧火珠,碧水珠,消凉珠,九曲珠,定颜珠,定风珠,还有珍珠穿成四字“装载乾坤”。这把伞不敢撑,撑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转一转,乾坤晃动。东方持国天王,名魔礼寿,用两根鞭。囊里有一物,形如白鼠,名曰“紫金花狐貂”,放起空中,现身似白象,肋生飞翅,食尽世人。职顺

16、四海龙王。《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为何都姓敖?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天空当中的霸主便是那翱翔天际的龙,那么海中的便是能够肆意游行的龙王。给龙王冠以怎样的姓氏才能够配的海上霸主的身份?古代记录海中最大的生物便是鳌,是他们所谓的海中的霸主。鳌是一种既像龙,又与龟类似的生物。甚至还有传说讲,当初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用来支撑天空的柱子便是鳌的脚,可以看出鳌的身形很符合海中霸主的身份。除此之外还有的传说也描述了鳌的大小,我们所熟悉的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并不是在海中矗立的,而是底下有五只鳌背负着这无座仙山。所以对于龙王的姓氏就很显然的冠以海中最长寿生物的姓名-鳌。但是作为龙王,肯定不能再有鱼的身份,进而选择了敖这个名字,而四位龙王的名字也就顺理成章的叫做敖广、敖钦、敖闰、敖顺。分别是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和北海龙王,其名字分别是敖广、敖钦、敖闰和敖顺。四海龙王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四位大神,最初是由道家提出,后来佛教之中亦有四海龙王的传说。他们分别掌管民间的四个方位,刮风下雨均是由四位龙王控制的。四海龙王的形象很早就有,但是他们的姓名直到元代才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沧海》中第一次出现。按东、南、西、北的顺序,他们的名字依次为敖广、敖钦、敖顺、敖闰。古人辨别方位是要参照星象的,根据初昏时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来判断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春夏秋冬的对应的顺序是东南西北。《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找东海龙王要宝物时,明确说明了四海龙王是兄弟:敖广老大、敖钦老二、敖闰老三、敖顺老四。

法宝:四海龙王的职责是管理海洋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管雨,统帅无数虾兵蟹将。东海龙王是统治东海的龙王,名叫敖广。中国古代以东方为尊位,因此东海龙王位居四海龙王之首,权力很大,主宰着凡间的雨水、雷鸣、洪灾、海潮、海啸等。南海龙王是统治南海的龙王,名叫敖钦(敖明)。南方属火,火为赤色,所以南海龙王又被叫为“赤龙”。南海龙王在四海龙王中比较尊贵。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韩愈曾经写过一篇《南海神庙碑》,文章里面提到“南海神为贵”。 西海龙王是统治西海的龙王,名叫敖闰,负责操纵风源对流、气候阴凉、天气变迁等。北海龙王是统治北海的龙王,名叫敖顺,专门负责管理寒冷之气,如风、霜、雪、雨、冰等。在《西游记》第77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里,唐僧师徒经过狮驼岭时,全部被青狮、白象、大鹏三魔王抓住,放在铁笼来,打算蒸熟了吃。在这危急时刻,孙悟空使出法术逃出蒸笼,连忙唤来北海龙王敖顺,请他“变作一阵冷风,吹入锅下,盘旋围护”,使得蒸笼温度不再升高,保住唐僧师徒三人的性命。

17镇元子。曰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曰真人,七曰灵人,八曰飞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初次升仙得道之时,都要“先见金母,后谒木公”,此后才得升入九天,入参三清祖师(殿),就是拜太上而观元始。镇元子是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住在西牛贺洲的五庄观上,道术深厚精深。他种的人参果,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人参果,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无兵器,只有一只玉尘麈。在与孙悟空打斗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钧之力的金箍棒,只两三个回合,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着实厉害。但大仙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不计前嫌,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并且慷慨举办人参果会,用人参果宴众仙和唐僧师徒,颇有大仙气度。他的弟子解释:“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镇元子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为此其弟子还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了我们的香火。是家师诌佞出来的。”镇元子是地仙之祖,所以敬天“礼上还当”,敬“天地”可能取其和谐。可见三界之内值得他拜的人已经没有了,所以只能拜天地。排他第一那是有道理的。

西游记中镇元子唯一使出的本领是袖里乾坤。唐僧取经路上遇上的第一个神仙就是元始天尊的朋友镇元子,人家抖一抖袖子,一记“袖里乾坤”就活捉了整个唐僧师徒。

18.乌巢禅师:出现地点在高老庄和黄风岭之间,曾向唐僧授予心经。

乌巢禅师有法宝《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偈曰: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心经》贯穿全书,成为《西游记》的精神之魂。

19.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金钹和人种袋是弥勒佛的法宝,与人交战,金钹直接罩下,只需三昼夜就化为脓血,非常厉害,孙悟空就深受其害。相比于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金铙不用等对方答应你就可以直接使用,所以要厉害一些。不过,金铙的质量似乎有点不过关,被孙悟空一棒子打碎了。好在弥勒佛法力高强,吹口仙气就复原了。弥勒佛的后天袋子也叫人种袋。

20、二郎神杨戬:二郎显圣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显圣仁佑王。其母亲瑶姬仙子(玉皇大帝的妹妹)因羡慕人世间夫妻生活,私自下到人间与杨天佑结婚,并生有二子一女,长子杨蛟,次子杨戬,女儿杨婵的(即三圣母),     杨戬的师父是名门昆仑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弟子有金毛童子。杨戬也被人们称为“二郎神”,中国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人神混血,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撒豆成兵,通晓七十二般变化,额顶生神眼。杨戬血统高贵,身世坎坷,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曾经力抗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挠其外甥沉香救母(见宝莲灯)。杨戬也是我国神话中第一得力之战神,作为玉皇大帝的外甥。

法宝:二郎神杨戬天眼(凤目),能识破大罗金仙级变身(猴子的只能识破妖怪等低等级变身,而且怕烟怕黄沙等弊病太多),山河社稷图(这是封神演义最后女娲“授”的,所以是给不是借),除了三清佛祖一级,以下的大罗金仙妖魔鬼怪一旦进去万劫不复。武器是三叉两刃刀(开天时候补天石所练),有哮天犬助阵。

21、四大神猴。所谓四大神猴,也是四大石猴,分别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西游记》第五十八回其中有一段是如来和观音菩萨的对话,是这样记载的: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哪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而孙悟空则是属于灵明石猴,假悟空则是属于六耳猕猴。四大神猴本领不一,但是相互之间难分高下。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赤尻马猴也叫无支祁,是四大神猴之一,当初天地周旋三百六十五年,芒邪山顶生出一树,又三百六十五年,树长万丈高,冲破云层,周遭磅礴壮大。这时有一惊天雷,劈破树身,随后飞出一猴,红屁股,如马大,便是赤尻马猴。当初控水祸害人间,又被大禹所擒,镇压淮阴龟山脚下,后莱赤尻马猴阪依佛门,在佛祖座下修行,他十分灵通,得三十六路心法,赐“闻达侍者”;因由树生,取木姓,法号尚智。武器是西海镔铁棍。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通臂猿猴传说中六道众生之外的灵物,他本是一只善良的猴子,却因为嫉妒孙悟空以前的所作所为。所以就和他斗。他吞了万妖女王给他的妖魔金丹,就变本加厉,把听谛兽吞了,练成麒麟脚,打败孙悟空。后来又吞了很多人,几乎到达无敌的地步,最后孙悟空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才把他打败,恢复本性。本领:可以吸仙、妖、神、佛,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消化了他们,将他们的法力化为己有;天罡三十六变,可变化作世间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武器是渤海擎天柱。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六耳猕猴乃是假悟空,无姓名,传说的四大灵猴之一,也是传说中的天地灵物所化,论武功,他和悟空不相上下;论变化,他瞒得过观音的法眼;论特长,他“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个是悟空都没有的。以他的本事,又终于等到了悟空被逐的绝好时机,如果想杀了唐僧,吃肉长生,实在是毫不费力的事情,可这个猴子,居然只是想假冒悟空,他打伤唐僧,也只是希望唐僧绝了悟空跟随取经的退路,真实的目的,只是为了抢走唐僧的护照,以便于他自己的成功立业。本领:孙悟空会的他基本都会,但更重要的他的天生本领: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这样的人物其实更可怕,连佛祖都忌惮,所以乘着还不厉害先除掉)。武器是随心铁杆兵

四大神猴可以说都是天地灵物吸收日月精华,同时也生成了各自不同的天生本领,最后成精所化,所以说这四大神猴乃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四大神猴分属于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这也正是《西游记后传》中孙悟空能逃脱无天魔掌的最大原因。

22、托塔天王李靖:李靖有三子一女:李金吒、李木吒、李哪吒、李贞英。后修道成仙,晋升仙班。因为右手中常托玲珑宝塔,又被称为“托塔李天王”。 在《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在《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法宝:李靖法宝七星玲珑塔,故而又称之为托塔天王,此塔可有收妖魔,镇鬼煞之能,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必要时仙神也能被收服;由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授予托塔天王李靖,曾用于镇压九尾狐,最后原因不明,失落在人间,无人知晓其下落。

23、阎罗王: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为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常以“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两对鬼使差为左膀右臂。“阎王”又称鬼界之王,简称鬼王(冥界之王),我国民间道教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统领阴间十八层地狱,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其次是其他国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身边下属有:阎王殿中的官员有:十大阴帅(鬼王、日游、夜游、黑无常、白无常、牛头、马面、豹尾、鸟嘴、鱼鳃、黄蜂),六案功曹(左班的三名,分管天曹、地曹、冥曹;右班的三名,分管神曹、人曹、鬼曹),四大判官(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另外还有七十五司和孟婆。他的手下的催命判官,全做的是勾命的事情。所谓“阎王教你半夜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因今生死簿的实行黑白常严酷的,一分一秒都不答应堕落。由于它的特别存在,又被称为天地人三书之一,即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有次孙悟空喝多了酒,睡着了,这个时候牛头马面将孙悟空的魂魄带到了阴间,于是孙悟空大闹阎王殿,将生死簿勾画了很多,遇到蛮横的孙悟空举起如意金箍棒,阎罗天子也连连讨饶,在生死簿上消去了悟空的姓名。造成了阎王殿的大乱。

法宝:人书生死簿。生死簿是神话传说的名词,又名”生死册”,是指天地人三书之一,即”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生死簿》记载天地人三界所有生命生辰、死期,以及寿命。冥界有十殿阎罗,阎王便是按照生死簿上的记录,派遣鬼差在人间勾魂索命。大众好生恶死,莫识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自从盘古创世以来,天地便有了道。天地不灭,道是不会消亡的,而因天道产生的世间万物都有其生死(除了以身合道的圣人,因为合道之后已经不属于生命的层次了,跳脱出了三界五行,说其为道也不以为过)。没有灵性的事物生死是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而有灵性的事物,称之为生灵。生灵死后便灵归六道轮回,借此再次轮回成为生灵入世。佛曰:“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世间万相,都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感悟与想法不同,所以世间便有了善恶之分。万物皆有生死,乃阴阳天道为之,不可逆,所以谁都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过得舒服些。所以天道降下生死簿,能记录每个人生前善恶相,待死后据此,判入三善三恶中不同的六道,进行轮回。可以说,《生死簿》记录了众生心生相,决定了众生的来世如何。循而往之,生灵生生不息,同时也让天道得以均衡。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判官曾修改生死簿让李世民还阳。

24、七仙女。神话传说中王母的七个女儿。《西游记》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西游真诠》中称她们是王母之女《西游记》中,七仙负责采摘蟠桃,书中又称之为“七衣仙女”,大致还是跟裁衣有关的神。七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民间一般称呼这七姐妹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私配董永)。元代赵道一《真仙通鉴》后集卷二《织女》篇:“汉书: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这个“汉书”,是汉代人写的书之意,不是班固的《汉书》,文字粗糙,说明它产生很早,也许是所有版本的祖本。

法宝:七仙女有满载法力的灵石戒指、法力载体的灵石、七星连珠、天梭

、金莲藕、鹤顶红和王母簪子。

25、牛魔王。从名称来看,是从“鸠摩罗什”的“鸠摩”演化来的,到du如今印度都以牛神物,把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鸠摩罗什起初信奉印度教,身边肯定带有很多以牛为标志的饰物,说不定整天戴着个牛形面具,以讹舛讹,后来就被传成“牛魔王”了。牛魔王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妖王,性格大胆,豪迈。原著中说牛魔王是一头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牛角似铁塔,两排牙齿如刀刃。连头至尾千余丈,自蹄至背八百丈。翠云山和积雷山的主人,妻子是铁扇公主,儿子是红孩儿。首次出现于孙悟空得到如意金箍棒后,后出现于孙悟空与火焰山这一篇故事中,在书中称他为西方大力王,自号平天大圣。在全书妖魔中,自身实力最为强大,是一位为数不多可以以自身武力而不靠法宝与孙悟空匹敌的角色,深知牛魔王、孙悟空本领的火焰山土地称:“牛魔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牛魔王似乎并没有强大的神仙后台,牛魔王有弟弟如意真仙、儿子红孩儿,可推测牛魔王来自一个颇为兴旺的妖怪家族,另外牛魔王交友广泛,名气颇大,在妖怪中可算一位名副其实的绝世枭雄。《二郎神醉射锁魔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源妙道真君和哪吒喝酒,无意中一箭射破三面宝镜(一面是照妖镜,一面是锁魔镜,一面是驱邪镜)中的锁魔镜,结果“为你射破锁魔宝镜,走了金睛百眼鬼、九首牛魔罗王”。

法术:牛魔王的兵器叫混铁棍,坐骑避水金晶兽、嗣水避神兽;深知牛魔王、孙悟空本领的火焰山土地称:“牛魔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

26、白龙马。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但是他的妻子万圣公主和别人私通,有了情人九头虫。这新婚之夜的情变,让白龙马敖烈大为怄火。于是大怒之下便纵火烧了大殿之上玉帝赏赐的明珠,因此被判决斩首,幸得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求情这才免于死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敖烈被贬到了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之后他吃了唐僧的白马,被观音菩萨点化后成了唐僧的坐骑白龙马,自此皈依佛门,驮着唐僧西行求取真经,最后是修成正果,成为佛教八部天龙中的广力菩萨,从白龙马变回了小白龙。

法宝:小白龙身上的法宝就是他的马尿,有包治百病的效果。

27.土地爷: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鬼仙,住在地下,靠着香火供奉,吸收能量,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爷“。在民间,土地爷的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异。作为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爷的现象存在。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孙悟空每次见到土地爷,都要掏出金箍棒鼓捣他几下,要么就是吓唬吓唬,把那个土地老头子吓得一愣一愣的。猴子与土地爷之间,有何渊源呢?他掏出金箍棒要打土地爷的孤拐,是因土地爷好欺负?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土地爷虽背靠后土娘娘,有个极为强大的后台,但常常是妖怪欺负的对象,红孩儿召唤土地来使用,银角大王甚至将土地爷作为了自己的奴仆,让其干啥,他便得老老实实干啥,稍有一点慢意,便要打屁股。

法宝: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神可不像土地神,这样官微言轻,而是地位显赫,在神界数一数二的大神。社神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土地生长的万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故人类感激它、崇拜它。对社神的祭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礼经·郊特牲》中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为什么要祭祀社神?《孝经援神契》中说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

28、红孩儿。红孩儿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红孩儿的长相: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在观音菩萨眼里,红孩儿是最神通广大的一个妖魔。红孩儿不仅差点把孙猴子挂了,而且就是观音他也不怕,他竟敢变成观音菩萨去骗猪八戒,即使观音菩萨亲自来了,他还敢朝观音菩萨刺几枪,如果不是如来给观音的金箍咒,真不知道观音菩萨能不能降伏得了他。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身穿锦绣战裙,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经常与人赤脚打斗,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的法术,以五行车作法,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功力十分了得。他三味真火实在了得。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木吒)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乃金紧禁三箍之一),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法宝:红孩儿能吐三昧真火,捏住口鼻张嘴喷吐熊熊烈焰和释放浓烟,也能用手推车放火,此火乃精纯之火,燃烟浓烈,水淹不灭,遇水越灼,焚烧强大,与精纯之水相克,观音净瓶里的仙露方可将其克制。就连东海龙王的水也熄不灭三昧真火。他的兵器却是一杆火尖枪,长度有一丈八长的长枪,枪头能喷火攻击敌人,先天灵宝。并能飞天走云;卷土强风;遁空之法;可以变成任何人或神明仙人的外形。曾用此招变作南海观世音菩萨(又叫观音菩萨)的样子用计擒住猪八戒。变成观音的样子一模一样,就连声音也是。

29、带“大圣”的名字。《西游记》中一共有7位大圣。大圣:古代指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在佛教称佛和高位菩萨为大圣。排列第一的无疑是齐天大圣美猴王;第二位应该属于通风大圣猕猴王,就是那个假美猴王;第三位是平天大圣牛魔王,也就是铁扇公主的老公、红孩儿的老爹;第四位是混天大圣鹏魔王;第五位是驱神大圣禺狨王;第六位是移山大圣狮驼王;第七位是复海大圣蛟魔王。

26、白骨精。白骨精(又称白骨夫人、尸魔)。她本是白虎岭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偶然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变幻成了人形,习得化尸大法。后来白骨精发现了唐僧,想吃他的肉长生不老。在经历多次变化后,最终被孙悟空识破继而将她打死。她是第一个表达“吃了唐僧肉可得长生”这个说法的妖怪。白骨精凶残狠毒,诡计多端,变化无定,擅长用美丽的外貌及动听的语言迷惑人。白骨精于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出现。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这样的两段文字。第一段:又过火类坳,坳下下望,见坳上有一具枯骨,长四十余里。法师问猴行者曰:“山头白色枯骨一具如雪?”猴行者曰:“此是明皇太子换骨之处。”法师闻语,合掌顶礼而行。在《诗话》中,有个白虎精变化成美女去袭击唐僧。在《诗话》中,就是这个白虎精变成美女和行者打斗的。在《诗话》中白虎精的描述是:“火类坳头白火精,浑群除灭永安宁”那白虎就是火类坳中的妖火变化,妖火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呢?就是那白骨血肉浸润而来,所以白虎精其实就是白骨精。白骨精为什么要打三次?其实白骨精化身为三个人,每个人都代表了人性的三个弱点,第一个白骨精扮成了年轻的送饭的村姑,她想要吃唐僧肉,后来被孙悟空识破,代表了人性的贪!而之后又变成了老婆婆,老婆婆出来找女儿,一副焦急的样子,不免让唐僧有些愧疚,所以,老婆婆代表的是人性的嗔!嗔也就是妄想的烦恼!第三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位大老爷,而老大爷在诵读经书,知道了孙悟空将其女儿和老婆打死了之后,依旧表现的十分冷静,这代表的是人性的痴!观音之所以让白骨精幻化为三次不同的人,其实就是为了展现出人性的三个弱点:贪、嗔、痴!人们都说把人性的这三个弱点斩断之后,就能够修成正果,所以孙悟空斩断的正是人类的贪、嗔、痴,而唐僧却不明白,还认为孙悟空没有同情心,甚至念紧箍咒将他赶走,这对于唐僧的取经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劫难,也是让唐僧斩掉自身的欲望与弱点!

法宝:假变和离间。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惹怒了唐僧,最终被唐僧赶出取经队伍,甚至还写了休书!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30、名字带数字的妖怪和人,名字带数字的很多,有六耳猕猴、狐阿七、九灵元圣、九尾狐狸、十八公等,其中名字带万字的也有几个。第一个就是万岁狐王,他是牛魔王的小妾玉面公主的老爹,这是火焰山的土地告诉孙悟空,可惜他在西游记中没有露面就死了。但是他给玉面公主留下了百万家私,其中就有炼丹的书籍,引得牛魔王在他家流连忘返,两年不曾回家。万岁狐王死的很可惜,因为他已经修炼了万年之久,却没有获得长生,估计他是在渡劫时失败了,因为每五百年一次的天灾都很危险,过不去就是个死。九灵元圣。他是极少数对唐僧肉不感兴趣的妖怪。根据《西游记》中描述,除了它的干徒孙黄狮精因一时糊涂偷拿悟空师兄弟兵器,导致一场祸及生灵的争斗外;九灵元圣在玉华州并没有胡作非为。 九灵元圣法力特别高强,能赤手空拳生擒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人;它侠义心肠,能为徒孙的事情赴汤蹈火;它宅心仁厚,当听到干孙遭难时情不自禁的掉下泪来,叫声:“苦啊!我黄狮孙死了!猱狮孙等又尽被和尚捉进城去矣!此恨怎生报得!”。 九尾狐狸。这位是金角银角的干娘,就是被孙悟空半路秒杀,抢了幌金绳的那个老太太。九头虫。《西游记》里的妖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手持一柄月牙铲,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入赘女婿。因下血雨盗取祭赛国宝珠而和孙悟空师兄弟发生冲突,后被二郎神与梅山六兄弟协同孙悟空猪八戒打败了九头虫,九头虫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掉一颗头颅后逃窜,不知所踪。百眼魔君。又称多目怪,俗称蜈蚣精的便是。虽然是个野生的妖怪,但实力绝对不比天上有来头的妖怪差!善下毒,爱脱衣,两胁生有千眼,一招千眼金光森森艳艳,把个孙大圣困的无可奈何!只奈何一物降一物,一根金针轻松破金光,再厉害的蜈蚣也斗不过鸡!6个剪径的大王,这6个强盗的名字作者取得就很有意思的,一个叫眼看喜;一个叫意见欲;一个唤作耳听怒;一个唤作鼻嗅爱;一个称舌尝思,一个称作身本忧。细心的人看了就会明白,这里作者有一种暗示。剪径,就是拦路抢劫,这6个毛贼就就是强盗。他们干的也是抢劫的勾当,口口声声对唐僧悟空道:“那和尚,那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这6个毛贼岂是悟空的对手,不多时就被悟空打死。从形式看他们都是拦路强盗,悟空与他们的斗争是是与非的斗争。但是从他们的名字的含义里,便有另一种指向。这6个毛贼的名字,分别代表人的感觉器官和反映器官,即代表耳、鼻、眼、舌、意、身,这些感觉器官就是佛教称之为6根,6根又会产生6尘,即色、声、香、味、触、法;通过6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合此6根6尘6识,叫作18界。故佛教认为6根缘6尘而生6识。佛教还认为人有6根与6尘相接而产生的欲望以及由此生处的烦恼称为6贼,即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本回中所写的6强盗的名字象征佛教所说的6贼。作者用这样的人物名字,很显然在提示我们,唐僧悟空西天取经,最大困难不是剪径大王之类的毛贼,不是什么路远山高,夏暑冬寒的艰难,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的阻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障碍是信念,是决心,是意志。六个小妖。《西游记》41回,唐僧师徒行至中途,遇着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有个红孩儿妖精,将唐僧和猪八戒缚到洞里,悟空正欲设法拯救八戒出来,只听那妖王叫道:“六健将何在?”时有六个小妖,是他知己的精灵,封为健将,都有名字: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六健将上前跪下,妖王道:“你们认得老大王家么?”六健将道:“认得。”妖王道:“你与我星夜去请老大王来,说我这里捉唐僧蒸与他吃,寿延千纪。”六怪领命,一个个厮拖厮扯,径出门去了。这6个小妖的名字,也是有所指向,赋有深刻含义的。告诉人们,遇到事情,切忌不可急躁冒进,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在看不清楚,或一时情况不明云里雾里的时候,切忌不能急如火,快如风,更不能随意草率,要每逢大事有静气。赛太岁。他本来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因为孔雀大明王和朱紫国国王的恩怨,下凡为妖掳去了金圣宫娘娘,为此和孙悟空产生冲突,关键时刻观音菩萨赶过来把他收了回去,他才能安然无恙。

31、狮驼洞三怪:指的是《西游记》里的三个妖魔,分别是青狮、白象和大鹏,三个妖魔两个占据狮驼岭,一个占据狮驼国,互为犄角,同心协力,共捉唐僧。狮驼洞老妖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成精下凡。它手执一把明晃晃的钢刀,曾在南天门前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用力吞将去,唬得众天兵不敢交锋,关了南天门,故此是一口曾吞十万。狮驼洞二怪本是峨眉山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手使一柄长枪,身高三丈,卧蚕眉,丹凤眼,美人声,匾担牙,鼻似蛟龙。若与人争斗,只消一鼻子卷去,就是铁背铜身,也就魂亡魄丧。狮驼洞三魔原是只大鹏金翅雕,名号云程万里鹏,手使画杆方天戟,又有阴阳二气瓶,心计狡诈。他的阴阳瓶若把人装了进去,一时三刻就会化为脓水。如来谈到大鹏金翅雕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玉趾一降!

法宝:大鹏金翅雕是位实力绝对超一流的妖魔!识破悟空变化,赶上悟空筋斗云将其抓回(悟空一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这大鹏金翅雕扇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扇就赶过了……),大战悟空不分胜负,安排缓兵苦肉计将唐僧师徒分而擒之……再加上法宝阴阳二气瓶,若不是观音所赐三根救命毫毛,即使是悟空也难逃出瓶去……(悟空在其他三人被抓,万般无奈后曾有三次痛哭,兕怪和黄眉老佛时各哭过一次,唯有这次是真的心灰意冷,一直哭到了西天如来佛祖处)……直到最后如来佛祖亲率文殊、普贤二菩萨及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同去伏魔时瞧这兴师动众的排场……),狮王象王皆惧,唯独大鹏金翅雕道:“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被如来亲自制住后,大鹏还嚷嚷:如来!你为何使法力困我?我跟你走你哪里都是吃素斋,若是饿坏了我,你有罪愆!

法宝:大鹏金翅雕的宝贝乃阴阳二气之宝,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方抬得动。此宝能装人。人在其中,若不言不语,瓶内极是阴凉,一旦说话,就有火烧来,一时三刻,化为脓血。大鹏雕用阴阳二气瓶将悟空拿住,多亏观音给的三根救命毫毛,有它们分别变作金刚钻、竹片、绵绳,将此瓶钻了一个洞,大圣方才逃脱。

32、盘丝洞七女妖:七女妖是七只蜘蛛精,号称七仙姑。盘丝洞的女妖精是du七个得道的蜘蛛精,号称七仙姑。她们使用的都是三尺宝剑,经常变成美女兴妖作怪,祸害人畜,打斗激烈时,就敞开怀,露出雪白的肚子,肚脐眼丝绳乱冒。她们用这个法术捉住唐僧和八戒,想吃圣僧的肉长生不老。而七个蜘蛛精每个有一个儿子,却不是她们养的,都是结拜的干儿子。分别是蜜、蚂、蠦、班、蜢、蜡、蜻。蜜是蜜蜂,蚂是蚂蜂,蠦是蠦蜂,班是班毛,蜢是牛蜢,蜡是抹蜡,蜻是蜻蜓。后遇到孙悟空,降了这几只妖精,除去取经途中一大害。《西游记》中对蜘蛛精形象的刻画出现了两次:一是唐僧所见。此时的蜘蛛精或玩耍或做女红,形象贤淑。原著描写如下:只见那女子,一个个——闺心坚似石,兰性喜如春。娇脸红霞衬,朱唇绛脂匀。蛾眉横月小,蝉鬓迭云新。若到花间立,游蜂错认真。《西游记》中对蜘蛛精形象的刻画出现了两次:二是悟空所见。此时的蜘蛛精正开始洗澡,因此描写的颇为香艳。原著描写如下: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柳眉横远岫,檀口破樱唇。钗头翘翡翠,金莲闪绛裙。却似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

33.金银角大王:平顶山的金角、银角大王本是太上老君烧火的童儿,偷了太上老君的玉净瓶、宝葫芦和捆仙绳,下凡作恶,抓了唐僧要蒸熟来吃。悟空先是破了玉净瓶,即又化作老道用假葫芦骗走了来抓他的真葫芦。金角、银角见斗不过悟空,去请干娘九尾狐狸,用捆仙绳来抓悟空,悟空智取捆仙绳,没抓住银角大王,反而被捆。悟空设法逃脱,又以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三个名字哄骗银角,终于把银角关进葫芦,继而打败金角,救出唐僧、八戒和沙僧。

法宝:银角的紫金红葫芦,金角的羊脂玉净瓶,两个的共同特点是喊对方的名字一答应就能吸进去。幌金绳,用来缠人的绳子,在金角银角的老娘狐狸精那里。七星剑,金角银角共用的宝剑。金角的芭蕉扇,一扇子能够点起大火的宝贝。

34.黄风怪:原是灵山脚下得道的黄毛貂鼠,因为偷吃琉璃盏内的清油,怕被金刚捉拿,便跑到黄风岭占山为王。黄风怪手持一支三股钢叉,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吹出的黄风更是所向无敌,打扮金盔晃日,金甲凝光。盔上缨飘山雉尾,罗袍罩甲淡鹅黄。勒甲绦盘龙耀彩,护心镜绕眼辉煌。鹿皮靴,槐花染色;锦围裙,柳叶绒妆。手持三股钢叉利,不亚当年显圣郎。偷走油灯,携走唐僧,后被灵吉菩萨用飞龙杖降服。

法宝:三昧神风。原文:,急回头,望着巽地上把口张了三张,呼的一口气,吹将出去,忽然间,一阵黄风,从空刮起。好风!真个利害–冷冷飕飕天地变,无影无形黄沙旋。穿林折岭倒松梅,播土扬尘崩岭坫。黄河浪泼彻底浑,湘江水涌翻波转。碧天振动斗牛宫,争些刮倒森罗殿。五百罗汉闹喧天,八大金刚齐嚷乱。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真武龟蛇失了群,梓叱骡子飘其韂。行商喊叫告苍天,梢公拜许诸般愿。烟波性命浪中流,名利残生随水办。仙山洞府黑攸攸,海岛蓬莱昏暗暗。老君难顾炼丹炉,寿星收了龙须扇。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风吹断裙腰钏。二郎迷失灌州城,哪吒难取匣中剑。天王不见手心塔,鲁班吊了金头钻。雷音宝阙倒三层,赵州石桥崩两断。一轮红日荡无光,满天星斗皆昏乱。南山鸟往北山飞,东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对不相呼,子母分离难叫唤。龙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处寻闪电。十代阎王觅判官,地府牛头追马面。这风吹倒普陀山,卷起观音经一卷。白莲花卸海边飞,吹倒菩萨十二院。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唿喇喇乾坤险不炸崩开,万里江山都是颤!

35.金鼻白毛老鼠精: (又名:半截观音、地涌夫人)是《西游记》中的角色,长得花容月貌。使用两把长剑,在陷空山无底洞落草为妖,她本来就是妖精,其成精的履历其实也简单,《西游记》第八十三回通过哪吒之口做了如下介绍:哪吒道:父王忘了,那女儿原是个妖精,三百年前成怪,在灵山偷食了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如来差我父子天兵,将他拿住。拿住时,只该打死,如来吩咐道,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当时饶了他性命。积此恩念,拜父王为父,拜孩儿为兄,在下方供设牌位,侍奉香火。不期他又成精,陷害唐僧,却被孙行者搜寻到巢穴之间,将牌位拿来,就做名告了御状。

法宝:照妖镜和双长剑: 照妖镜一种宝镜,能照出妖魔的原形。现代用于比喻能识别坏人的依据和方法。它照的对象是具有魔法的妖魔,经过伪装后仅凭肉眼无法辨别,但在照妖镜的魔力下一照,就只能原形毕露。

36.黄眉大王:人称黄眉老祖,原本是东来佛祖笑和尚敲磬的童子,手使一根由敲磬槌变成短软狼牙棒。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钹、后天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钹里。又施展后天人种袋,数次天兵天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弥勒佛终治服了黄眉大王。

法宝:金铙、后天人种袋、敲磬的槌儿。黄眉大王胆大妄为在西行路上,假设了一个雷音寺,自己还假扮成了如来佛祖,坐于高台之上,让进来的唐僧师徒集体跪拜。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钵,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

37.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或铁扇仙,乃得道的地仙,长得漂亮俊俏,与牛魔王结为夫妻,生有一子红孩儿。住在离火焰山一千里的翠云山上的芭蕉洞里,拥有法宝芭蕉扇,能灭火。在”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开始出现,最初的名称叫”铁扇仙”,之后才更清楚其名,根据小说所言: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什么叫罗刹女呢?一,《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书卷七又说:”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中略)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法宝:芭蕉扇: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原本是在昆仑山后,从混沌开辟以来,昆仑山上的一株芭蕉树。在历经千万年,吸收日月阴阳后,天地间自然产生的一个灵宝,芭蕉树上结出了两片芭蕉叶,一片至阳,一片至阴。为太阴的精叶,那是天地初开,后来,两片芭蕉叶成熟,化为了两片芭蕉扇,阳扇老君拿去炼丹了,阴扇铁扇公主拿去了。老君的扇子只能生火,而铁扇公主的扇子是煽的三昧神风。所以能够灭火气。轻轻一扇,孙悟空就晕头转向的不知飞到了何处。虽然最终“芭蕉扇”被定风珠克制,但“定风丹”克制的也仅仅是芭蕉扇对孙悟空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对“芭蕉扇”造成任何破坏;不过在西游世界中,能使孙悟空如此狼狈的法宝着实不多,“芭蕉扇”排名第五也算实至名归。

每一部经典名著,其人物角色的取名,皆有一定的寓意。《西游记》人物命名和法宝名字,就是一幅幅惟妙惟肖,神态逈异,既凸现人物形貌特征,有浓缩时代精神和宗教文化,洋溢着浓烈而真切的人物画像。对读者把握和理解作品深层含义,起到了无形的插图和指南作用。这里的人物名称还较为准确地概括出人物的内在本质特征,既有神化的色彩又有个性特点,还融入了百姓的审美观,体现了特定时代的褒贬和爱憎,看了名字和法宝读者就能对其性格特征了然于心。

附:

《西游记》花名册

取经五众

唐 僧:江 流 唐三藏 陈玄奘 金蝉子 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孙行者 美猴王 齐天大圣 斗战胜佛

猪悟能:猪刚鬣 猪八戒 天蓬元帅 净坛使者

沙悟净:沙 僧 沙和尚 卷帘大将 金身罗汉

小白龙:白 马 八部天龙马

佛教神仙

如来佛祖/释迦如来 观音菩萨/观世音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阿难 伽叶 金蝉子 灵吉菩萨 东来佛祖/弥勒佛 毗蓝婆菩萨 巨灵神 木咤/木叉 地藏王菩萨 十八罗汉 斗战胜佛 净坛使者 八部天龙 道教神仙 哪吒三太子 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 李靖/托塔李天王 玉皇大帝 西王母/王母娘娘 二十八宿 二郎神(杨戬) 菩提祖师 寿星 镇元大仙 阎王 昴日星官 嫦娥 千里眼 顺风耳 四海龙王(东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海龙王) 三清 四大天王 土地爷 赤脚大仙 揭谛 九曜星 大力鬼王 六丁六甲 城隍 福星 禄星 东华帝君 日游神 风婆 推云童子 布雾郎君 雷公 电母 火德星君 水德星君

妖魔鬼怪

混世魔王 平天大圣 复海大圣 混天大圣 移山大圣 通风大圣 驱神大圣 牛魔王 黑风怪(黑熊精) 凌虚子(苍狼精) 黄风大王 白骨精 黄袍怪(碗子山玻月洞,奎木狼成精) 金角大王 银角大王 精细鬼(平顶山小妖) 伶俐虫(平顶山小妖) 巴山虎(平顶山小妖) 依海龙(平顶山小妖) 九尾狐狸精 乌鸡国假国王 鉄扇公主/罗刹女 红孩儿 云里雾(火云洞六健将) 雾里云(火云洞六健将) 急如火(火云洞六健将) 快如风(火云洞六健将) 兴烘掀(火云洞六健将) 掀烘兴(火云洞六健将) 黑水河鼍龙怪 虎力大仙 鹿力大仙 羊力大仙 灵感大王 独角兕大王 六耳猕猴 金鼻白毛老鼠精

凡间众生

魏征 陈萼 光蕊 王珪 秦琼 李渊 萧瑀 傅奕 樵夫 渔人

张氏 刘洪 李彪 法明 张稍 李定 崔珏 相良 刘全 皇后

刘母 刘妻 广智 广谋 高才 李四 红三 陈澄 陈清 杨妻

杨子 杨孙 寇洪 寇妻 寇梁 宼栋 寇铭 张旺

唐太宗 李世民 殷开山 殷温娇 满堂娇 袁天罡 袁守诚

房玄龄 杜如晦 徐世绩 徐茂公 许敬宗 马三宝 段志贤

程咬金 刘洪纪 胡敬德 秦叔宝 李建成 李元吉 高士廉

虞世南 张道源 张士衡 李淳风 薛仁贵 吴道子 玉华王

寇大宽 陈萼母 王左衙 李右衙 刘小二 李翠莲 李玉英

相良妻 刘伯钦 陈老者 眼看喜 耳听怒 鼻嗅爱 舌尝思

意见欲 身本忧 高太公 高香兰 高玉兰 高翠兰 王老者

百花娇 红百万 一秤金 陈关保 杨老者 李老者 王小二

赵寡妇 陈少保

尉迟敬德 封胡国公 封护国公 宝象国王 镇山太保 金池上人

镇殿将军 净乐国王 善胜皇后 金圣皇后

乌鸡国国王 车迟国国王 西凉国女王 祭赛国国王 朱紫国国王

比丘国国王 灭法国国王 宝林寺院主 乌鸡国太子 乌鸡国王后

车迟国皇后 西凉国女官 西凉国驿丞 西凉国太师 朱紫国馆使

比丘国驿丞 比丘国正宫 比丘国太宰 赵寡妇女儿 灭法国皇后

金禅寺老僧 天竺国公主 天竺国皇后 铜台府刺史

玉华王大王子 玉华王二王子 玉华王三王子 舍卫国赵长者

穿针儿张旺女

天竺国怡宗皇帝 通背猿猴马元帅 通背猿猴流元帅

赤尻马猴崩将军 赤尻马猴芭将军

凤仙郡郡侯上官氏

仙 佛 神 灵

江 河 淮 济 水 火 木 金 土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戌 亥 申 酉 马 温 关

玉帝 王母 金母 李靖 哪吒 嫦娥 天官 地官 水官 寿星

福星 禄星 敖广 敖钦 敖顺 敖闰 观音 仙翁 睺星 炁星

孛星 太阴 太阳 八极 辛环 陶荣 庞洪 刘后 苟章 毕环

赵江 秦完 董全 袁角 天蓬 天佑 张班 鲁班 左辅 右弼

清风 明月 摩昂 如来 阿傩 迦叶 诸天 金吒 龙婆 龙女

鼍将 判官 金童 玉女 典簿 力士 土地 城隍 社令 风伯

雷公 云童 电母 山神 水神 鲨鱼 鳠痴 蜃龙 雷公 电母

冷龙 谛听 龟将 蛇将 狮奴 三清 四帝 三官 三星 四渎

五瘟 五岳 七政 八极 十都 张蕃(节) 邓化(忠)

西王母 李长庚 王灵官 镇元子 东方朔 张伯端 张紫阳

丘弘济 葛仙翁 许旌阳 张道陵 计都星 秦广王 楚江王

宋帝王 仵官王 阎罗王 平等王 泰山王 都市王 卞城王

转轮王 司马卿 赵子任 张文通 臧文公 石叔通 崔石卿

王文卿 展子江 扈文长 韦玉卿 孟非卿 明文章 康太尉

张太尉 姚太尉 李太尉 殷灵官 朱灵官 陶灵官 许灵官

九曜星 角木蛟 奎木狼 井木犴 牛金牛 鬼金羊 娄金狗

亢金龙 女土蝠 柳土獐 氐土貉 星日马 昂日鸡 虚日鼠

房日兔 毕月乌 危月燕 心月狐 张月鹿 箕水豹 壁水貐

参水猿 轸水蚓 尾火虎 室火猪 觜火猴 翼火蛇 文曲星

武曲星 巨灵神 药叉将 鱼肚将 黄石公 日游神 夜游神

周文王 孔圣人 桃花女 鬼谷子 弥勒佛 宝光佛 才光佛

千里眼 顺风耳 鳜都司 鲌太尉 鳝力士 鯾提督 鱑把总

鲇外郎 恶乌龟 鼋枢密 鼍丞相 鲤总兵 勾死人 巨灵神

鱼肚将 药叉将 鲥军师 朱太尉 井龙王 鲭太尉 白鹦哥

小黄龙 小骊龙 青背龙 赤髯龙 徒劳龙 稳兽龙 敬仲龙

风婆婆 巽二郎 癞头鼋 四大将 四余罗 九曜星

斗木獬(豸) 胃土彘(雉)

高天上圣 大慈仁者 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 木德星官 托塔天王

赤脚大仙 杨戬二郎 佑圣真君 翊圣真君 金顶大仙 南极星君

与世同君 东华帝君 东方曼倩 姮娥仙子 荡魔天尊 东海龙王

南海龙王 北海龙王 西海龙王 持国天王 增长天王 广目天王

多闻天王 值年功曹 值月功曹 值日功曹 值时功曹 东方岁星

木德真君 南方荧惑 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 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

水德真君 中央镇星 土德真君 东斗星君 西斗星君 中斗星君

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崇恩圣帝 南极观音 北极玄灵 黄角大仙

金头揭谛 银头揭谛 丁卯神将 丁丑神将 丁亥神将 丁酉神将

丁未神将 丁已神将 甲子神将 甲戌神将 甲申神将 甲午神将

甲辰神将 甲寅神将 郭申将军 直健将军 南斗六司 红衣仙女

青衣仙女 素衣仙女 皂衣仙女 紫衣仙女 黄衣仙女 绿衣仙女

北斗七元 纠察灵官 游奕灵官 大力天王 东西星斗 释迦牟尼

菩提祖师 观音菩萨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燃灯古佛 惠岸木叉

泼法金刚 胜至金刚 大力金刚 永住金刚 乌巢禅师 灵吉菩萨

黎山老母 降龙罗汉 迦叶尊者 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 小张太子

华光菩萨 白雄尊者 清净喜佛 毗卢尸佛 宝幢王佛 弥勒尊佛

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 龙尊王佛 精进善佛 宝月光佛 现无愚佛

婆留那佛 那罗延佛 功德华佛 才功德佛 善游步佛 旃檀光佛

摩尼幢佛 慧炬照佛 大慈光佛 慈力王佛 贤善首佛 广主严佛

金华光佛 才光明佛 智慧胜佛 世静光佛 日月光佛 妙音声佛

常光幢佛 观世灯佛 法胜王佛 须弥光佛 金海光佛 大通光佛

斗战胜佛 文珠菩萨 普贤菩萨 巡海夜叉 锄树力士 运水力士

修桃力士 打扫力士 巡海夜叉 泾河龙王 金衣力士 捧珠龙女

红眼马郎 黑甲将军 横行蟹士 直跳虾婆 善财龙女 推云童子

布雾郎君 黄河水伯 五路神龙 水母娘娘 水猿大圣 闪电娘子

四海龙王 四大天师 四大天王 四大灵官 四值功曹 十殿冥王

五炁真君 五斗星君 五方五老 五方揭谛 六丁神将 六甲神将

七衣仙女 北斗七元 瀛洲九老 十二元辰 二十八宿 雷部诸神

四大菩萨 四大金刚 十八罗汉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贞英李靖女 地藏王菩萨 比丘尼尊者

宾头卢尊者 苏频陀尊者 诺巨罗尊者 跋陀罗尊者 迦理迦尊者

戍博迦尊者 半托迦尊者 罗睺罗尊者 因揭陀尊者 阿氏多尊者

国师王菩萨 火焰五光佛 燃灯上古佛 释迦牟尼佛 接引归真佛

大慧力王佛 金刚不坏佛 海德光明佛 日月珠光佛 慧幢胜王佛

旃檀功德佛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御马监监丞 御马监监副

黑水河河神 梅山六兄弟 火焰五光佛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东海龙王敖广

南海龙王敖钦 北海龙王敖顺 西海龙王敖闰 太乙救苦天尊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十洲三岛仙翁 北方北极玄灵

东方行瘟使者 南方行瘟使者 西方行瘟使者 北方行瘟使者

可韩丈人真君 伐那婆斯尊者 那伽犀那尊者 净坛使者菩萨

十八护教伽蓝

掌瘟癀昊天大帝 丁卯神将司马卿 丁丑神将赵子任 丁亥神将张文通

丁酉神将臧文公 丁未神将石叔通 丁已神将崔石卿 甲子神将王文卿

甲戌神将展子江 甲申神将扈文长 甲午神将韦玉卿 甲辰神将孟非卿

甲寅神将明文章 迦诺迦伐蹉尊者 阇罗弗多罗尊者 注荼半托迦尊者

药师琉璃光王佛 过去未来现在佛 清净大海众菩萨 莲池海会佛菩萨

西天极乐诸菩萨 三千揭谛大菩萨 五百阿罗大菩萨 比丘夷塞尼菩萨

无边无量法菩萨 金刚大士圣菩萨 五百阿罗大菩萨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法力无边胜至金刚 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观音菩萨守山大神 观音菩萨善财童子 文珠菩萨青毛狮子

太上老君金炉童子 太上老君银炉童子

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 孔雀大明王菩萨佛母 毗蓝婆菩萨昴日鸡母

宝幢光王佛接引佛祖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二十四路诸天鬼子母诸天

妖 魔 鬼 怪

虎精 奎星 羚羊 金鱼 青牛 猴精 龙婆 松树 枫树 杏仙

杏树 枫树 丹桂 腊梅 柏树 桧树 竹竿 虎将 熊师 春娇

蜜蜂 蚂蜂 蠦蜂 班毛 牛蜢 抹蜡 蜻蜓 白象 白鹿 黄狮

猱狮 雪狮 狻猊 白泽 伏狸 抟象

牛魔王 蛟魔王 鹏魔王 狮驼王 猕猴王 禺狨王 卵二姐

寅将军 老虎精 熊山君 熊罴精 特处士 野牛精 凌虚子

苍狼精 黑大王 黑熊精 虎先锋 黄风怪 黄风怪 白骨精

黄袍怪 精细鬼 伶俐虫 巴山虎 倚海龙 狮猁王 云里雾

雾里云 急如火 快如风 兴烘掀 掀烘兴 小鼍龙 黑鱼精

黄毛虎 假悟空 假唐僧 假八戒 假沙僧 鲇鱼怪 黑鱼精

九头虫 孤直公 凌空子 拂云叟 赛太岁 金毛犼 蜘蛛精

蜈蚣精 小钻风 金翅雕 青脸儿 犀牛精

平天大圣 复海大圣 混天大圣 移山大圣 通风大圣 驱神大圣

混世魔王 独角鬼王 白衣秀士 白花蛇怪 黄毛貂鼠 白骨夫人

金角大王 金炉童子 银角大王 银炉童子 九尾狐狸 青毛狮子

守山大神 善财童子 虎力大仙 鹿力大仙 白毛角鹿 羊力大仙

斑衣鳜婆 灵感大王 如意真仙 六耳猕猴 灵明石猴 赤尻马猴

通臂猿猴 万岁狐王 玉面公主 玉面狸精 万圣龙王 奔波儿灞

灞波儿奔 万圣公主 九头驸马 赤身鬼使 杏仙杏树 女童丹桂

女童腊梅 黄眉老佛 黄眉童儿 红鳞大蟒 有来有去 玉面狐狸

女妖七子 黄毛老象 寿星白鹿 白面狐狸 地涌夫人 半截观音

南山大王 辟寒大王 辟暑大王 辟尘大王

虎先锋虎精 黄袍怪奎星 独角兕大王 假唐僧猴精 假八戒猴精

假沙僧猴精 碧波潭龙婆 劲节十八公 孤直公柏树 凌空子桧树

拂云叟竹竿 赛太岁先锋 赛太岁小妖 盘丝洞女妖 黄花观观主

比丘国国丈 比丘国美后 云程万里鹏 狐阿七大王

寅将军老虎精 熊山君熊罴精 特处士野牛精 凌虚子苍狼精

黑大王黑熊精 莲花洞四小妖 火云洞六健将 羊力大仙羚羊

赤身鬼使枫树 春娇玉面狐狸 天竺国假公主

牛魔王平天大圣 蛟魔王复海大圣 鹏魔王混天大圣 狮驼王移山大圣

猕猴王通风大圣 禺狨王驱神大圣 黄风怪黄毛貂鼠 白骨夫人白骨精

罗刹女铁扇公主 圣婴大王红孩儿 虎力大仙黄毛虎 六耳猕猴假悟空

奔波儿灞鲇鱼怪 灞波儿奔黑鱼精 九头驸马九头虫 金鼻白毛老鼠精

艾叶花皮豹子精 先锋铁背苍狼精 刁钻古怪狼头精 古怪刁钻狼头精

辟寒大王犀牛精 辟暑大王犀牛精 辟尘大王犀牛精

白衣秀士白花蛇怪 鹿力大仙白毛角鹿 观音菩萨守山大神

观音菩萨善财童子 琵琶洞女妖蝎子精 玉面公主玉面狸精

盘丝洞女妖蜘蛛精 黄花观观主蜈蚣精

如意真仙牛魔王兄弟 有来有去赛太岁小妖 比丘国国丈寿星白鹿

比丘国美后白面狐狸

赛太岁观音菩萨金毛犼 黄毛老象普贤菩萨白象 云程万里鹏大鹏金翅雕

狮猁王文珠菩萨青毛狮子 黄眉老佛弥勒佛黄眉童儿

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青牛 地涌夫人金鼻白毛老鼠精

南山大王艾叶花皮豹子精 南山大王先锋铁背苍狼精

天竺国假公主嫦娥玉兔儿

金角大王太上老君金炉童子 银角大王太上老君银炉童子

九灵元圣太乙天尊九头狮子

灵感大王观音菩萨莲花池金鱼

青毛狮子怪文殊菩萨菩萨青毛狮子

(参考资料: http://wenwen.soso.com/z/q172211756.htm)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小说绣像研究,毛杰,华东师范大学;2014-04-08

[3] 论吴承恩《西游记》的雅俗共赏,杨宁宁; 李晓媛,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0-07-10

[5]论《西游记》女妖角色构建中的男性话语主体——以铁扇公主、玉面狐狸为例,鲍卓然,名作欣赏;2020-04-10

[6] 赵瑞民.姓名与中国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唐僧三个徒弟名字的佛学含义,李洪武运城学院学报,2008-06-10

[8] 考古学视野下的玄奘研究述评,李晓敏,宗教学研究;2019-12-1

[9] 如来为何怂恿观音给取经人安排三个罪徒?你看三人的法号有啥秘密,古谈说史事

[10] 2014-2018年玄奘研究综述,海波,世界宗教研究;2019-12-15

[11]佛教文化对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资养,理净,2012当代佛教与文化繁荣研讨会

[12]《佛教的故事》(无碍编著)

[13] 玄奘之路——玄奘看见的世界 张安福; 党琳  中国编辑   2020-07-10

[14] 《名人与佛教 》,上海人民出版社,慧禅

[16] 关于泾川唐宋佛教文化的三点想法,杨曾文,2015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中国姓氏、姓名和起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2)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