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枫 程莫深中篇小说《雨季》系评7:石油文学的新收获

程莫深中篇小说《雨季》系评:石油文学的新收获

——读程莫深中篇小说《雨季

陕西|吟枫

专栏|文艺锐评

原载|《长庆石油报》

【编者按】

90年代中期,《青年作家》杂志相继在头条推出了作家程莫深的两部中篇小说《雨季》、《雪季》,并连续半年推出对《雨季》的热评,引起了文坛广泛关注。在1995年第7期的卷首语中称,“《雨季》是一部来自生活的罕见作品。许多文学新人苦于找不到创作的突破口,何不看看《雨季》呢?”与此同时,《陇东报》以空前的规模,组织了两个专版,推出了《雨季》的故事梗概、程莫深创作谈、程莫深介绍及评论,并在年底陇东文学创作综述文章中称,“1995年的扛鼎之作,当属程莫深的中篇小说《雨季》”。

今天,《文艺轻刊》陆续推出当年《青年作家》对《雨季》的系列评论,以示对那个年代的文学与石油的回忆。

我身边的一些男女同事,争相传阅着《青年作家》杂志1995年第7期,因为那上面以头条位置刊登了长庆油田青年作者程莫深的一部中篇力作《雨季》。他们说,这篇作品很有分量,很耐看,挺感动人的。《长庆石油报》一位曾当过采油工的女编辑说,她一看就被作品吸引住了,虽然4万多字,却丢不下,一口气就读完,到最后,当她读到作品里的女主人公楚芳为抗击洪水、保护油井而牺牲时,她伤心地哭了一场……

中篇小说《雨季》,是诞生在长庆油田这片油气沃土上的一棵不可多得的壮苗,是生长在陕甘宁盆地这块黄土高坡上的一株枝繁叶茂的幼树,她土生土长,带着泥土和油气人的芳香,受到油田职工,特别是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喜爱是很自然的事。

老实说,我们许久没有读到如此亲切感人的作品了。虽然文学刊物越办越多,所发作品极为浩繁,但真正描写普通劳动群众的作品不多,写工业题材特别是石油工业题材的作品极其有限,即使偶尔读到一些,也多是不痛不痒、不冷不热、不悲不喜的”温吞水”,难解饥渴的。

一个时期以来,有人主张写作家自己,写身边最熟悉的,写的作品可以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没有主题,可以是这个朦胧那个流的。或许这些主张不无道理,那么作家不熟悉的生活怎么办?该不该反映?特别是基层工人、农民的生活,石油工人的生活。

石油工人常年征战在野外,在高原,在大漠,在沼泽,在海洋,在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他们的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十分有趣有味,十分令人难忘,为什么却得不到很好的反映呢?近几十年来,关于反映石油工人的作品不少,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太多,长诗《杨高传》、《石油大哥》,电影《创业》,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还有一些,但屈指可数。

《雨季》诞生在人们长期焦灼的渴求和企盼里。石油职工,特别是采油工人喜爱它,是因为它塑造了几个可亲可爱可憎、有血有肉有魂、真实生动感人的采油工人及其他人物形象。于站长,我们不知其名,只知道他的”官衔”是站长,但这个站长”官衔”,微如芥末,即使”芝麻官”也要比他大几十倍。他只领导着一个”兵”,即他的老婆;在井站的小土屋里,他老婆却要领导着他这个站长男人。他们经营的是十足的”夫妻井”、”夫妻站”,”官”小责任重。在黄土高原这个油气宝地上,这类”夫妻站”随处可见。他们在井上操劳、恋爱、结婚、繁衍下一代”石油人”。油井拴住了他们的身,拴住了他们的心,还拴住了他们的子孙。他们把青春、汗水、热血和灵魂全部献给了油井,把喜悦、忧伤、痛苦和生命全都融进了那淙淙流淌的油管里。

于站长是一位极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对他的芥末之官是那么认真、严肃,执行他的顶头上司–采油队长黑脸李的指示不折不扣不走样,每天从电话里汇报油井,听从命令,即使在雨季里断粮、少菜、住漏屋,他领导着他老婆楚芳不含糊,照样坚持巡井守护,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油管像血液,昼夜奔流不息。他有欢乐,比如布置完工作后出山去找找哥儿们,饮上几杯酒,但他更多的是痛苦、悲哀。他工资低,负担重,为摆脱长期蹲野狐沟的困境,他要报考成人大学,借钱开后门,还有老家、亲戚的拖累等。但他坚持原则,在偷油贼、油贩子们用金钱诱惑面前毫不动心,甚至不惜到黑脸李那里去”出卖”(举报)自己的亲密部下兼老婆。这个人是可亲可信的,一闭上眼,他就活在脑子里;睁开眼来,我们油田到处都能见到他。

此外,作者还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楚芳、何九、黑脸李等人,在油田及其所在地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如果说作者在塑造于站长这个形象时还熔铸了某些理想主义成分的话,那么,楚芳这个人物就更加丰满,贴近现实,更使人信服,更具有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了。尽管成千上万的石油职工常年居住在人迹罕至的荒野里,他们同样是这个现实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人情交往,休养生息、灵魂世界无不与整个时代保持着水乳交融的胶着状态,楚芳便是融进基层社会里极有代表性的一员。她生性勤劳朴实泼辣,但又追求某些物欲享受;她坚守孤寂的采油岗位,但又对某些不合理体制表示强烈的不满。她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敢发牢骚,甚至在经济十分拮据而无力排解时,她也敢于接受油贩子手里的钱。尽管如此,在重要关头,在油井受到山洪的严重威胁时,她能毫不迟疑地挺身而出,以至为那流淌的黑色液体而献身。作者多侧面、全方位、极有层次地把握住了这个人物,写得那么有声有色,有棱有角,那么自然天成,生动感人,令人信服。

《雨季》所以受到读者如此厚爱,在石油职工中引起较大反响,最根本的就是它真正地来自生活,来自生产一线。地道的天然金刚石是最能经受得住读者检验的。要发现、要去提炼这个”真家伙”,就得老老实实地投身到这个金刚石富矿里去。青年作者程莫深(程正才)就曾当过好几年采油厂的工人(虽然不是采油工),当过修井工,”于站长”、”楚芳”这些人常和他打交道,他熟得很,因而写来得心应手,他是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雨季》的问世,顺应了石油职工的渴求之情,也预示着整个石油文学将有一个新的突破。作者刚过而立之年,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殷切地期待着。

(原载《长庆石油报》1995年8月31日月末版)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千寻》坚守“青春、唯美、时尚、精短”的办刊定位。要求文字足够唯美、灵动,笔调很文艺、有较强情感故事。体裁:微型小说、诗歌、美文等。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